教育孩子要趁早,別等孩子長大了,讓這個社會來替你教育。
教育孩子要趁早,孩子日后會感激你,沒有在他該受管教的時候被放縱。
——致家長
01
若教育只剩快樂,
真的會耽誤孩子
有一段時間,網絡上出現了鼓吹“快樂教育”的各色“專家”。
在他們的理念中,家長要讓孩子快樂著學,不要總給孩子制造壓力,要讓他們發揮天性。
我不明白,這種快樂是真正的快樂嗎?又或者說,這種快樂能持續多久?
所謂成長,除了長個兒以外,還要做到有所“成”。
這里的“成”,既包括學識上的獲得,也包括心智上的長進、習慣品行上的修成。
回到現實中來,孩子要想原地踏步或是退回起點,簡直不要太容易:
玩游戲、刷視頻、聊微信、逛網店,隨便挑一個就能讓他們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而要想獲得成長,孩子必須付出努力,必須舍棄這些讓人沉迷的垃圾快樂:
想考高分,那就先得把課聽好、把作業寫好;要想有一門特長,那就先得沉住氣從基礎開始學......
如果說孩子年少不更事,一不留神走歪了,倒還可以理解;
而如果家長閱歷無數卻想著快樂教育,那真的會耽誤孩子!
02
父母不教,
社會將替你狠狠教育他
不知各位家長有沒有這樣的體會:
看到禮貌的孩子,人們不禁贊一句家教真好;看到蠻橫的孩子,人們忍不住議論家教的缺失。
孩子固然有他自己的個性,但要想為人處世,由著性子總是會吃虧。
家長別妄想自然造化,孩子不會自己開竅;
家長更別幻想從學校里接回一個完美的“成品”,教書的是老師,而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珍珠并非從天而降,只有蚌不斷滋養,沙子才有機會變成珍珠。
一切好的事物都是來之不易的,好習慣很難養成,好品行很難修成。
可一切壞的事物卻要我們拼命躲閃,壞習慣很容易沾染,品行亦是。
活了幾十年的大人尚且如此,對于涉世未深、經不住誘惑的孩子更是如此。
你不愿教、不舍得狠下心來教,后果便是孩子越走越歪,再也聽不進你的苦心勸導和哀求。
如果沒有從小把孩子教好,社會必然替你狠狠教育他,讓他吃盡苦頭,讓他流盡血淚。
03
每個溺愛孩子的父母
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父母愛孩子,本是最美好的感情。
只是很多時候,父母愛得太深、愛得太急,恨不得為孩子鋪好一生的道路,讓他一步走完。
卻忘記了,寬容過頭是縱容,寵愛過頭是溺愛。
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
我們過多地幫助孩子,實際上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
剝奪了孩子勇于嘗試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在成長路上犯錯的機會。
一切的一切都在按照我們給鋪好的路在走,可是我們卻沒有考慮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一味的把大人的想法強加在孩子身上。
愛他,就要學會放手,溫室里長不出參天大樹,孩子終要自己學會面對一切!
04
愛孩子,
就要讓他受教養的苦
當今社會,沒有哪一個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優秀出色。
但是,有些父母卻忘記了教育的本質是育人。
一個人的教養比什么都重要,教養是決定孩子能否成功的最基本品質。
一棵沒有良好教養根基的樹苗,是無論如何都不會長成參天大樹的。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時時刻刻謹記,讓孩子做一個有教養的人。
要告訴孩子,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教育孩子要學會尊重,學會感恩,學會禮貌。
05
有管有教有罰,
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黃磊說: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個樣子的父母,沒有重樣的。因為每個家都不一樣。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為常常愛過了頭,就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還要傷害。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龍,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變成一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
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貴。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后沒有兒戲。
你可以溺愛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
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就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必心懷遠見,必高瞻遠矚,必能一切從孩子更長遠的未來出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