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怎樣的教育方法將直接關系到兒童的成長。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家訓,雖然各有不同,但目的都是一樣的,那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成為優秀的獨立個體。很多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有自己的看法,但是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呢?除了要結合孩子自身的特點,還需要家長不斷學習和摸索,找到適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一、樹立正確的教育態度。父母要轉變不良的養育方式,必須克服自己的“異常心理”,不能將孩子視為“私有財產”,要了解兒童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一個社會的一份子,要根據“社會要求”加以培育,以確保其未來的社會發展。愛而不寵,養而不嬌。正確理性地引導孩子走上正確的教育道路,給予孩子關愛和正確的價值觀,使他們能夠獨立自強。
二、加強與學校間的溝通。父母要及時、準確地反映孩子的實際情況,共同商討、制定適合自己的教育方式,并對學校和學生的學習情況有所了解,并與學校保持聯絡,加強與教師的溝通,以便更好地進行
家庭教育。溝通是雙向的,學校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尤其是在新的時代,給新的發展帶來了更多的、新的家庭教育問題。
三、選擇恰當的教育方法。采取正確的教育方法,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對子女教育不要脫離實際,要根據孩子自身的發展規律、心理現象及年齡特點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對于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用適合孩子的方式來培養,而不是盲目的一刀切,對孩子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四、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家庭是孩子的首要成長環境,家庭的物質文化條件、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父母對待孩子的態度、家庭的地位、家庭的生活習慣,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目前,有些獨生子女往往表現出任性、一切以個人為中心。分析根源多半是由于他們在家庭中處于特殊地位。所以家長教育孩子需要更多的理智,在家庭教育中要堅持一貫性,耐心地引導和長期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