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孩子喜歡學習的,畢竟孩子天性就是愛玩,對于孩子來說,學習是壓抑天性的事,自然會覺得學習無聊,厭倦學習。所以作為家長,一定要把握好孩子的學習時間,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養成良好的性格。像是學習的意愿,學習習慣,甚至規則意識,都是可以慢慢培養的。當孩子養成了這些好習慣,學習對他來說就不再是一件困難的事了,他肯定會逐漸找到學習的感覺,
成績也會越來越好。但是這個過程中,需要講求方法。
1、跟孩子講道理
除了平時的告誡之外,家長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比如學習的重要性。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為會如何影響他人。至于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講名人刻苦讀書的例子。
2、讓孩子適當吃苦
在孩子出現
厭學的情況下,一定要讓孩子走出去吃點苦頭,讓他用自己的能力在正道上養活自己。如果孩子回心轉意愿意去上學固然可喜,如果孩子自己選擇打工或者選擇其他合法的渠道,實在沒辦法就隨他去,別太在意孩子吃多少苦。
3、支持和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
兒童的學習興趣可以和兒童的專長相結合。事實上,專長和學業是沒有沖突的。有不少優秀的學生,都是
成績優秀的。由于有特長、有興趣愛好,這些孩子會經常受到來自學校和家庭的表揚和鼓勵,他們的興趣勁頭也會潛移默化地移到學習上來,從而使二者相得益彰。
4、勞逸結合
盡量減輕孩子的心理和學業負擔。老師和家長要盡量減輕孩子的學業負擔和心理負擔,結合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施教,做到寓教于樂,勞逸結合。除了激發孩子的內在動力之外,還要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讓孩子在學習之余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同時也能讓孩子的心靈得到休息。
5、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