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階段是孩子
厭學情緒爆發的一個階段,大部分學生都會出現或輕或重的
厭學,嚴重還會出現抑郁。作為家長要對孩子的心理變化有所察覺,并且對這些負面情緒進行正確疏導。
厭學的高中生怎么進行心理疏導?
1、幫助孩子找到學習動機,讓孩子在學習中感受到愛、關注與被需要的感覺。
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除了生存與安全感外,人還有愛和歸屬、自尊和自我實現的需要。作為學生來講,生活中的絕大部分時間都在學習,如果,在學習中他們能夠滿足這些需求,自然也就不會產生厭學的情緒。從行為主義的角度,如果在學習中,孩子能不斷的得到鼓勵或者其他各種形式的正強化,他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厭學也就無從談起。
2、家庭教育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孩子的問題很大程度上來源于父母,孩子調整的同時,父母要積極配合,找到自身的問題,與孩子一同成長。
有的家長忙于自己的事業發展和賺錢,從而忽略對孩子的
家庭教育。只提供給孩子足夠的物質條件,對于孩子的成長關心不過問,孩子得不到情感上面的支持與溫暖。這些孩子在溫室環境下體會不到生活的艱辛,不明白為什么要學習,當他們的學習每況愈下,孩子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體會不到學習的快樂,孩子容易對學習產生厭惡,甚至
早戀等青少年問題。
3、對孩子進行學習方法的指導,讓他們了解學習的本質,關注學習過程本身,而不是為成績所累。
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清楚學習應該學什么,學習到底有什么意義,現行教育體制對
成績的強調幾乎是他們對學習的唯一印象。這樣,成績不好的孩子對學習的厭惡也就非常自然了。此外,很多孩子非常渴望學好,但卻缺乏正確的方法,久而久之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大幅下降,對學習產生習得性無助等問題,因此就開始逃避學習。
作為應對,我們應該與孩子一同探討學習的本質,降低他們對成績的關注,重新認識到學習過程的重要性,強化他們對學習過程的興趣。學習方法的指導,可以讓他們在學習時變得輕松,從而也更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4、師生關系的影響
有的教師對優生和厭學學生存在著不同的對待態度以及教育價值觀。客觀上面造成了學生學習機會的不均等。好學生忘記帶課本,就是下不為例差學生忘記帶課本,學習態度極差好學生下課出去玩,就是活力四射差學生下課出去玩,肯定調皮搗蛋好學生上課時聊天,就是交流學習差學生上課時聊天,就是破壞紀律好學生考試沒考好,這次發揮失常差學生考試考好了,肯定是作弊的。教師對厭學學生的消極期望影響了他們的自我判斷,是他們失去了進一步的學習興趣、信心和動力。
作為老師上課要關心每位學生。要使絕大多數都能真懂。在讓學生思考、操作、討論時,優秀生和后進生應有所區別,體現出“因材施教”。要使優秀生感到一定困難,要使后進生感到在進步,促進學生們的學習興趣。
5、受到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
不良社會風氣也對孩子產生一定的影響。如“讀書無用功”“一切向錢看”的扭曲思想,不健康電影等也對青少年期的孩子產生壞影響。或者接觸了社會不良青年,逐漸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