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部名為《大考》的電視劇。
其中,由梁靜扮演的媽媽董碧華和由榮梓杉飾演的兒子吳家俊之間的相處模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讓無數網友大呼:
太真實了。
吳家俊喜歡動漫、二次元,夢想是報考動畫學院。
但媽媽卻堅決不同意,一門心思地阻止兒子參加藝考,讓他沖刺985。
為監督兒子學習,媽媽每天就坐在兒子身后。
有一回,吳家俊看到媽媽睡著了,便偷偷完善起自己的繪畫作品,不料正好被醒來的媽媽看見。
為此,媽媽大發雷霆,不顧兒子的百般哀求,一怒之下毀了兒子畫了好幾個月的參賽作品。
兒子也瞬間急了,對著媽媽口不擇言:
你是不是有病啊?
你真是太惡毒了,你連后媽都不如!
當兒子聲嘶力竭喊出“以后我考得遠遠的,再也不要看到你,我要離開這個家”時,媽媽再也忍不住了,狠狠打了兒子一個嘴巴。
相信這一幕,對許多家有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來說,都無比眼熟:
自從孩子進入青春期,原來那個聽話、懂事的乖寶寶就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成了一個敏感、叛逆的混小子。
媽媽什么性格,孩子就會走上什么路。擁有一位好媽媽,是孩子一生的福氣。
01
媽媽的情緒
決定孩子的未來
胡適曾在《我的母親》一文中寫道:
“我母親的氣量大,性子好,待人最仁慈,最溫和,從來沒有一句傷人情感的話。
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得了一點點待人接物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母親。”
誠然。一個家庭里,媽媽的情緒好壞,往往會影響到孩子待人處世、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
見過一些人,自己暴躁易怒,久而久之傳遞給了孩子,卻常常指責孩子畏畏縮縮,敏感膽小;
自己天天把怨言掛在嘴邊,卻常常責備孩子不夠積極陽光,做事畏首畏尾。
究其根本,不過是眼里只看到了“果”,卻忽略了最重要的“因”。
童話大王鄭淵潔有句話說的很對:
“母親的含義是影響。對孩子的影響既有先天植入,也有后天滲透,并貫穿孩子身上的每一個細胞。”
孩子就像一棵棵小樹苗,需要及時補給養分。
而媽媽的一言一行、生活態度,正是給孩子最好的養料,無時無刻不在滋養著孩子的內心。
媽媽臉上寫滿快樂,孩子也會成長的積極陽光。
媽媽淡定解決問題,孩子遇到難題也不會逃避。
媽媽心態平和穩定,孩子自然也活得勇敢自信。
媽媽的情緒,就是孩子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教育路上,想要培養出一個優秀的孩子,那就讓自己先成為一個擁有好情緒的媽媽。
02
媽媽的嘴
藏著孩子的風水
看過一個故事,讓我印象很深刻:
一輛出租車上,黑人司機載了一對白人母子,小孩問媽媽:
“為什么司機叔叔的皮膚顏色和我們不同?”
母親微笑著告訴他:
“上帝為了讓世界繽紛,創造了不同顏色的人。”
到達目的地后,司機堅決不愿收取費用。
他解釋說:
“我小時候也問過母親同樣的問題,但母親說我們低人一等,所以膚色不同。如果他換成你的回答,今天我可能是另一個我。”
一句話能成就一個人,一句話也能毀掉一個人。
很多時候,決定孩子命運的,不是家境,不是智商,而是媽媽說話的方式。
之前聽一位名叫“嚙噬”的網友說起自己的親身經歷。
他上初二時,因為沒寫作業被老師叫家長,回家后媽媽對著他一頓罵。
他說,這句話他一輩子都不會忘:“你怎么不***?”
后來,他爸媽離婚了,直到今天他也沒有再開口叫過一句媽。
那句話留下的心理陰影無法抹去,時間一天天流逝,心上留下的疤痕卻始終都在。
人們總是在形容一個人時,習慣用“刀子嘴豆腐心”這個說法。
但其實,不管是“豆腐心”還是“刀子心”,當你用言語傷人的那一刻,傷害就已經形成了。
心理學上有個現象叫:沙堆效應。
大意是說,孩子們在沙灘上玩堆沙子,沙子可以一直往上堆起來,形成一個小沙灘,直至最后一粒沙子放上去后,沙堆會瞬間倒塌。
你永遠不知道,一句接一句的“狠話”會在孩子腦海里留下多么痛的記憶,更無法預測,哪一句“狠話”會成為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愛孩子的同時,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說話態度和說話方式,因為這些都會以最直觀的形式,將你的情緒傳遞給孩子。
一個會說話的媽媽,勝過千百種教育的形式;一句溫暖人心的語言,能撐起孩子的一片天。
03
一個厲害的媽
抵過所有偉大的教育
企業家李開復曾在一篇文章中,談到母親帶給他的10件禮物。
它們分別是:完整的家庭、生命、最細膩的照顧、快樂和幽默、勤奮努力、自信和自主、謙虛誠信、熱愛讀書和打開世界之門、對家國的情懷、愛的牽掛。
回憶起母親,他感慨道:
“母親對我一生的影響,無法用言語來描述。對于母親,我充滿感謝,感恩和感動。”
在他看來,母親送給他的這10件禮物,塑造了他的性格,幫他建立了自信,教導他如何做人,如何教育孩子,其中任何一件禮物都足夠改寫他的一生。
所以說,想要孩子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首先要成為什么樣的人。
如果你想孩子變得優秀,就要先學會以身作則,調整好自己。
真正厲害的媽媽,都懂得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這3件事:
1.好好說話,建立良好的溝通
口能吐玫瑰,也能吐蒺藜。
遇事不指責,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少一點責罵,多一點理解,少一點埋怨。
一句真誠的贊許,可以讓孩子越來越有信心,從而積極面對生活,也能對學習充滿熱情。
2.控制情緒,不要亂發脾氣
有句話很深刻:野蠻產生野蠻,仁愛產生仁愛,這就是真理。
你管理情緒的能力,就是孩子身心的狀態。
永遠不要把最差的情緒和最糟糕的一面,留給最愛的人。
3.言傳身教,成為孩子的榜樣
一個房間整潔、書香氣息濃厚的家庭,走出的孩子往往“腹有詩書氣自華”。
同理,一位舉止大方、做事勤快的母親,教出的孩子往往也是談吐得體、勤勞勇敢。
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成為他的榜樣,這世間最好的教育,就是言傳身教。
英國作家洛瑞·李曾在《蘿西與蘋果酒》中談及過往:
“雖然當時正處在一戰末期,但在我的孩提記憶里,四季都充滿歡樂。
這一切都只因為我有一個無論身處何境,都堅強樂觀的母親。”
一個厲害的媽,是孩子人生路上的明燈,抵得上所有偉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