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二字,包含著“教”與“育”。
教書的是老師,育人的一定是父母。
孩子的教育,離不開老師和家長的共同配合!
一位資深的班主任曾說過:“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不管何時,老師和家長的目標始終是一致的,責任與使命始終是相同的,那就是共同培育好孩子。
教育若只靠老師
那就真的耽誤了孩子
很多家長以為把孩子送進學校,對于孩子的教育就可以全部仰仗老師了。
自己對孩子的生活和學習方面關注得很少,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想管的時候,卻發現自己已經束手無策,根本不知道該怎么管。
教育學家蔡元培曾說: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學習
成績,而是健全的人格修養。”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但不是父母選擇放養的理由。
任何一個優秀的孩子,都不是橫空出世的奇跡,而是有跡可循的因果。它的因,在家庭。它的根,在父母。
父母的態度,是給孩子最有分量的愛,關乎著他們一生的命運。
我們追求的教育不應是讓孩子考一個滿意的分數,而是讓他們有一個完整健康的人格去面對人生。
教育之根本在于育人,父母培養孩子健康的人格比
成績更重要,人格的優秀才能真正助力孩子成長。
好成績不止靠老師
家庭也是培養學霸的溫床
所謂“優生”不全是教師教育出來的,“差生”也不全是學校培養的。
教育路上,教師是傳道授業的人,父母是孩子一生的榜樣,相互信任,才能相互成就。
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說過:
“
家庭教育不到位,不僅會抵消學校教育的效果,還會給孩子發展造成一定的消極影響。”
就算孩子上課時聽得再認真,回到家里卻完全不學習,那又有什么用呢?
學霸不是天生的,每一個學霸的背后,都有一個給力的家庭。
學霸的父母不一定就是高學歷、能力有多強,但是,他們能給學霸提供良好的家庭氛圍和成長環境。
孩子成長的路上
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遠遠大于學校。
尤其是在生活習慣、做人道理、健全人格等等方面,家長的責任更加重大。
韓愈在《師說》中這樣寫道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
意思是說,老師是傳授知識、教授學業、解答疑惑的人。
老師教的永遠是課本上的知識,而課本之外的,是家長的育。
無論多好的學校和老師,在孩子心中父母的位置是無人可替代的,而父母最大的責任,是對孩子的成長負責。
我們無法預測孩子以后的人生,但我們能陪伴他們一起成長,讓他有充足的修養和能力來對待將來的人生。
沒有完美的家長
也沒有完美的老師,我們共勉
教育,從來就不是一件孤軍奮戰的事。
在教育孩子的這條路上,老師和家長,就像兩支船槳,只有雙方朝著同一個方向共同努力,才能讓孩子向著我們期望的方向駛去,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
有句話說得好:教育應該是一種安靜的支持關系。
家長和老師各司其職,互不打擾,但又彼此支持。
只有家長和老師肩并肩,形成一種整合優勢,孩子才能擁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一個好的老師,或許影響孩子三五年。
但一個好的家長,絕對能影響孩子一生。
對于老師來說,您的孩子只是幾十個學生中的其中一個,可對于家長來說,您的孩子就是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