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政策落地,自律者出眾,懶散者出局,是亙古不變的真理,要仰望星空,先腳踏實地!
《少有人走的路》就給出了答案:
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的首要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的重要手段。
自律決定了你的人生高度。
研究表明:0-6歲是孩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關鍵期。
如果在這個階段能引導孩子養成良好、自律的習慣,那么孩子就會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沒有天生就自律的孩子,自律的習慣需要父母從小培養。
01
你有多自律,就有多精彩
之前清華大學曝光了一些清華學生的計劃表,瞬間沖上熱搜。
在這些計劃表里,密密麻麻寫著他們每天的學習進程。
幾點睡覺,幾點起床,幾點開始學習,幾點晚上熄燈,這間隙里完全安排的滿滿的。
圖片
就這樣還遠遠不夠,這些孩子往往還要在不多的休息時間里充分利用,去聽公開講座。
村上春樹不僅是小說大師,也是一位“生活大師”:他具備強大的生活管理能力,能夠將自己的靈魂、肉體調試出最佳的狀態。
村上春樹典型的一天,是這么度過的:
“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
“一天中,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人而異,我是清晨的幾小時。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隨后的時間或是用于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必高度集中精力的工作。日暮時分便優哉游哉,不再繼續工作。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松精神,盡量早點就寢。”
這樣的自律的生活他維持了三十年。
總有人自己制定了計劃卻堅持不下來,總會有各種各樣的事情成為你前進路上的絆腳石。
蔡康永說現在分享給還在努力的你:
「15歲覺得游泳難,放棄游泳,到18歲時遇到一個你喜歡的人約你去游泳,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18歲覺得難,放棄英文,28歲出現一個很棒但要會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說”我不會耶”。」
請你不要在該奮斗的年紀,早早選擇了安逸。自律讓人自由。你的自律的程度,決定了人生的高度。
高手都是持續性自律。
02
自律,讓孩子的人生充滿無限可能
縱觀古今名人巨匠幾乎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就是“高度自律”。
自律和不自律之間,差的是整個人生。
自律帶來的變化,可能在短時間內并不能看到很明顯,但是日積月累,一定會有天壤之別。
自律的生活可能在別人看來不太能理解,但是自律積累到一定程度后,你會變得更優秀,這種優秀是與你混為一體的,而不是很生硬的。
能管控自己,用嚴格的標準要求自己,更好地規劃自己的生活。
讓自己不斷得到提升和進步,收獲信心。
自律讓孩子更理智。
自律的孩子,凡事會三思而后行,他們不再頭腦發熱而沖動,而是能夠抵擋生活中的各種誘惑,冷靜思考。
所以自律的孩子更自由。
03
如何讓孩子更自律?
培養孩子自律的五個小竅門
一、幫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
自律的人更善于管理自己的情緒,他們在面對誘惑時能更好地審時度勢,懂得拒絕,成就更好的人生。
相信很多人面對誘人的美食、華麗的服裝、神奇的化妝品都會有沖動。可當很多寶媽有娃后,知道省錢養家,這些沖動也就小了。
興趣會讓一個人意識到抵制玩樂的誘惑;興趣,也會使一個人愿意制定計劃,愿意堅定執行,因為這會讓自己離自己熱愛的未來越來越近。
家長可以通過幫助孩子找到感興趣的事,激發孩子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良好的自律。
二、制定合理的家庭規則,并執行
凡事設一個合理的規則,是培養規則意識的重要開端。
孩子是不會有“我只能看一會電視”或“糖果我只能吃一顆”這種想法的。
孩子不是天生就會自律的,對于很多孩子來說,自律的前提是他律。我們需要幫助孩子制定規矩。比如零食只能吃多少,一次只能買幾個玩具,每天只能看多久動畫片……
然后,嚴格執行。父母不能因為開學延遲而妥協,讓孩子睡懶覺、不學習,也不能因為孩子的哭鬧妥協無節制看電視、玩手機。
要讓孩子知道,有了規則就要執行,慢慢的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
三、幫助孩子認識和管理時間
在自律的反面,有個詞叫拖延:
開學延遲,
可以多睡會因為疫情不讓出門,
可以不鍛煉反正不急……
成人眼里,孩子經常有一種主觀拖延現象,總是推遲應該完成的事情,顯得拖拖拉拉。
培養孩子的自律性,就需要引導孩子養成有效地管理時間、高效地利用時間的好習慣。
父母可以先教孩子遵循時間計劃去做事,給孩子制定時間表。
讓孩子自己給出一個完成時間,告訴他在這個規定時間內做完后,剩下的時間就可以自由支配。
慢慢的孩子就會知道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學會合理安排時間
四、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一個人的自律性來自于他的自尊水平。
自尊水平越高,他的自律性越強,相反自尊水平越低,自律性越差。
04
捫心自問,很多孩子一放下書包就鉆入房間開始刷起了短視頻,放學到吃飯的這段時間幾乎都在和游戲和平板電腦打交道。
不多的時間里,孩子沒有聚精會神的學習,或者專注于眼前的愛好,這樣的孩子很難講未來有多優秀。
而懂得自律的孩子,才能創造出更加精彩的人生。
愿孩子們都能在走心父母的教育中,變得更自律,更優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