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時期,很多孩子都在家上網課。
有的家長盡心盡力監督,孩子自覺上網課,認認真真地做筆記,完成課后作業。
有的孩子卻被放松管控,懶懶散散,不是躺著上網課,就是趁機打游戲。
如此鮮明的對比,不禁讓人想到一句扎心話:
“同樣上網課,不一樣的家長,不一樣的結局!”
放縱的網課,很有可能成為孩子一生的遺憾。
01
網課,是一場最公平的試煉
線上網課,沒有了老師監督,沒有了同學督促,有的孩子,糊弄老師,糊弄學習,
成績一落千丈。
以致于很多家長都在崩潰,覺得線上教學孩子容易走神,學習質量差,對孩子的
成績“望洋興嘆”。
不曾想,同樣的網課,卻有不一樣的結局。
那些在家仍然保持自律的孩子,依舊在穩步前進。
所以,與其說這一切都是網課的鍋,不如說網課就像一面照妖鏡,既照出了孩子自律與否,也暴露出
家庭教育的差距。
網課,是一場最公平的試煉,它試的不僅是孩子,還有家長。
在家上網課,所有孩子面對的是公平的視頻,公平的作業,沒有所謂的被同桌影響,沒有所謂的看不清黑板等理由。
無論是好學的,還是懶散的,都原形畢露了。
家長是及時監督,還是放任自流,是孩子能否贏得網課這場大比拼的關鍵。
家長監督越到位,孩子才能越自律,越容易勝出。
正如朋友圈傳頌的一位老師的一番話:
你“澆不澆”,莊稼都會長大;你“教不教”,孩子都會長大。但是,“收成”絕不一樣。
等到孩子返校之時,有幾分耕耘幾分收獲,一試便知。
02
教育最大的騙局
是孩子生而自律
電視劇《家有兒女》中有這樣一個情節:
劉星和小雨控訴媽媽小時候沒有給他們培養出特長,否則他們就有可能成為作家、音樂家。
劉星媽媽委屈地說:
“小時候給你報這班那班,想讓你學,你自己不學!”
劉星立即說道:
“我不愿意學,您就不讓我學啦?那時候我還小,我還不懂事,難道您也不懂事嗎?您就應該從小培養我、教育我,從小您就得逼我學……”
世上沒有生來就自律的孩子,不懂得克制,偷懶貪玩是孩子的天性。
然而,如果明知這樣對孩子不好,為人父母卻不加以管教,又如何能指望孩子成才呢?
只有今天對孩子“狠”一點,明天你才會看到一個自律的少年。
03
小時候的狠管
是孩子騰飛的翅膀
每次談到教育話題,總有家長大吐苦水:
“我還要賺錢,哪有時間教育孩子啊?”
的確,現在的父母都不容易,為了養家糊口,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每天都忙于工作,還要負責孩子的教育,實在是難以做到兩全其美。
但是家長更要知道:
孩子的成長,是一項不能“返工”的工程,一場無法重來的比賽。
一旦錯過,就不會再有第二次機會。
無論學校有多好,老師有多優秀,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任何人永遠都無法替代的。
童年,正是父母教育孩子的黃金期。
等孩子長大了,獨立了,就會和父母漸行漸遠。
每一個脫穎而出的孩子,背后都離不開父母傾盡全力的托舉。
所有的狠管,都將變成孩子未來騰飛的雙翼。
04
自律路上
父母不要做孩子的反面教材
你想讓孩子變成什么樣,自己必須先成為什么樣。
前段時間熱播的電視劇《小舍得》中,班級家長會上出現了這樣一幕。
一個壯實的小男孩上臺說:
“我喜歡吃巧克力,可我媽媽總不讓我吃,說吃了會胖。”
接著,男孩有些不服氣地說:
“但我明明在媽媽梳妝臺底下的垃圾桶里,發現了好多巧克力糖紙,媽媽都是躲在房間里吃,吃得比我還多!”
正所謂,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這樣“只許自己放火,不許孩子點燈”的父母,又何談讓孩子自覺自律?
自律這條路上,只有父母率先做好榜樣,才能讓孩子變得優秀。
與其送給孩子金山銀山,不如培養孩子自律的習慣。
讓孩子能自由主宰自己的人生,才是父母送給孩子最寶貴的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