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兒子今年剛上四年級,不聽話、丟東西、愛頂嘴,任何一點都足以讓我崩潰、抓狂,分分鐘氣出內傷。
更要命的是,他脾氣越發陰晴不定,一點就炸。
你跟他講道理,他嫌你太煩;你對他發脾氣,他懶得睬你;你實在忍不住動用武力,他甚至敢跟你動手。
所以我倆的關系也急轉直下,家里常常雞飛狗跳。
02
可很快,我就被狠狠地打臉了。
一天晚上,恰好看到董宇輝回憶他過往的一段經歷,也給我上了深刻的一課。
當時,他才剛剛進入新東方當老師,就碰到了“學生故意跟他作對”的尷尬。
他在臺上很認真地講課,可是臺下卻沒有一個孩子認真聽講,大家都在故意搗亂。
第一排有個女生,全程對董宇輝板著臉,而且拿著書本“啪啪”地在桌上摔。
后來摔累了,她又開始發出陣陣“嗯、啊”的咳嗽聲,故意制造噪音。
我當時忍不住感慨,這不就跟我家這個毛小子一樣嗎?可是董宇輝接下來的做法,卻讓人意外。
整整一個小時,董宇輝都沒有發火,他只是善意地提醒學生們注意做好筆記,還特意把黑板分成兩半,一半寫上了提綱。
到了課間休息,他去找了一個杯子、一盒沖劑,泡好之后端給了前排的那個女生。
“如果不舒服,我也可以給你拿點其他的藥試試,我只希望你身體能夠健康一點。”
女孩沉默了許久,然后端起杯子喝了一口,說了聲“謝謝老師”。
第二節課,女孩不摔書了也不咳嗽了,班上所有的孩子都聽得非常認真,還有人開始積極地舉手回答問題。
下課之后,有個之前一直在踢凳子的學生,還主動叫住了董宇輝,送給了他一根棒棒糖。
事情到這里還沒結束。
這個班的孩子,董宇輝一直帶他們到高三畢業。
那些學生都考得很好,也一直樂于跟他分享日常。
當初坐在前排的那個女生,后來去了英國讀書,但始終和董宇輝保持著聯系。
董宇輝對孩子情緒的理解和接納,讓我贊嘆折服,更讓我羞愧難當。
03
那天晚上,我想了很久。
比起董宇輝的溫暖和接納,我的自以為是和咄咄逼人,對兒子的傷害真的太深了。
我復盤了自己這10年來和兒子相處的點滴,發現董宇輝有兩點值得我膜拜學習:
沒有以暴制暴,始終接納對方的情緒
董宇輝說,其實當時的他也毫無經驗,所以內心非常的忐忑、糾結。
但是他知道,此刻那個女孩的內心一定是有很多的不舒服、不開心,甚至是憤怒,她只不過是想去通過這些“壞行為”去表達自己的情緒,吸引大人的關注。
反觀自己,每次兒子只要行為不當,或者有些情緒,我都是習慣了暴力壓制,用自己的憤怒去壓制孩子的憤怒。
小時候,他頂多是躺在地上撒潑打滾;慢慢地,他學會了大喊大叫;再到后來,他就從歇斯底里開始變得沉默寡言了。
我卻對他的這些變化視而不見,一次又一次把怒火砸在他身上,把他越推越遠。
不亂貼標簽,用愛和溫暖感化孩子
面對在課堂上不斷搗亂的孩子,董宇輝沒有給他們貼上“壞孩子”的標簽,反而是充分照顧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愛和溫暖感化了他們。
而這些年,我卻不止一次跟親戚朋友吐槽兒子脾氣不好、不懂事、不聽話、太難管了。
現在回想起來,是我們只顧著姐姐家的孩子,忽略了他的感受,他只不過是在呼喚我們的愛和關注罷了。
04
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后,我便不再和孩子較勁了。
因為我知道,孩子的情緒就像彈簧,你越壓制,反彈越狠。
我主動去了姥姥家,準備接兒子回家。
坐在他桌旁,我跟他道了歉,并鼓起勇氣說出了自己內心真實的感受:
“媽媽其實只是擔心你會受傷,情急之下說錯了話,其實媽媽這些天很想你。”
沒想到,他一下子就哭了出來,所有的委屈都在那一刻噴涌而出:
“我摔得很疼,我不是和你作對,我只是不知道怎么說。
你還罵我,那么多人,我一點面子都沒有......”
我也忍不住淚流滿面,所以現在每當孩子有情緒問題時,我都會問清孩子緣由,給予孩子安慰,等他平靜下來后跟他好好談談:
我們可以怎么做?有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呢?
總之時刻記住一點,理解和接納,才是教育孩子最溫暖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