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一段2分45秒的霸凌視頻,在網(wǎng)上突然傳開,迅速發(fā)酵,引發(fā)眾怒。
事發(fā)當(dāng)天,初一學(xué)生肖某像往常一樣回家,同校的一位藍衣女孩趁其不備,對著她的背部就是一記猛踹!
肖某踉踉蹌蹌,趔趄了幾下,還沒來得及站穩(wěn),緊接著,肖某就被藍衣女孩和另一位綠衣女孩堵在了路邊的一幢老房子下。
毫無征兆的,綠衣女孩一上來就扇了肖某好幾記耳光,下手極其狠毒。
但似乎打的不解氣,綠衣女孩開始用腳,她一抬腳就踹向了肖某脆弱的腹部。
一下接著一下,隔著屏幕都覺得痛。
可還沒等來綠衣女孩收手,一旁的藍衣女孩也加入了進來。
她抬腳就對著肖某的膝蓋、大腿、腹部拼命狠踹。
覺得踹得不“過癮”,她就后退、助跑,再飛速地沖上去,用力一踹!
這個不到三分鐘的視頻,肖某足足被兩人打了33記耳光,踹了16腳。
而且知情人爆料,這不是肖某第一次被這兩位同學(xué)霸凌。
從周一到周五,她已經(jīng)連續(xù)不斷地被欺負了整整一周!
難以想象,如果不是被霸凌視頻曝光,這個才剛剛步入中學(xué)的女孩,還要默默捱到什么時候。
為什么兩個打人者會如此囂張,如此不依不饒?
在后續(xù)的報道中,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細節(jié):
原來,肖某是一名留守兒童,父母常年在外務(wù)工,家里就只有年邁的爺爺和奶奶,她們欺負的是肖某背后沒人撐腰。
壓抑,心碎。
我想,肖某被欺負時,一定特別希望父母可以擋在她的身前,做她的保護傘,給她撐腰吧。
可是在她需要父母時,她的父母還遠在千里之外。
她不敢反抗的背后,其實是孤立無援的無助。
02
事實上,被霸凌的肖某只是萬千中國留守兒童的一個縮影,在我們看不見的地方,還有無數(shù)個“肖某”在絕望中忍受著痛苦。
中國人民大學(xué)人口發(fā)展與研究中心副教授宋月萍展開的一項調(diào)查中顯示:
農(nóng)村留守兒童在過去一年中受過校園欺凌的比例高達75%。
在《新京報·剝洋蔥people》報道的一個案例中,就有這樣一個女孩。
她叫朱銳銳,14歲,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
她成長的十多年來,一年只能見父親三四次,由于缺少關(guān)注和管教,她通過社交平臺認識了很多不良少女。
其中一個女孩叫王茜,初三輟學(xué),在外打工,她打過朱銳銳,也打過朱銳銳的朋友,但朱銳銳還是經(jīng)常找她玩,稱她為“有本事的人”。
一次,朱銳銳和王茜一起玩時,因為撇下王茜去找了別人。王茜記恨在心,便帶著一幫人把她堵在了一個偏遠的公共廁所。
在流出的視頻里可以看到,王茜揚起胳膊,狠狠地就是一個掌摑,巴掌落下的聲音響亮又沉重。
朱銳銳的臉很快就又紅又腫,嘴巴也流血了。
但王茜沒有絲毫心軟,反而左右開弓,更加使勁地掌摑,邊打邊罵:“你是不是要跟我道個歉。”
在這十多分鐘里,朱銳銳被掌摑了近百下!
即便被打的如此嚴重,朱銳銳也沒有求助,面對爺爺奶奶的疑問,也只是堅稱自己磕的。
直到十天后,視頻在網(wǎng)上瘋傳,奶奶才從鄰居口中得知孫女被打。
但當(dāng)奶奶對王茜惡語相向時,朱銳銳竟反駁:
“你不要這樣講別人,人家也有尊嚴。”
“她人挺好的。”
記者第一次見她時,她也是眼神躲閃,說話輕柔,瘦弱得像個小學(xué)生,讓人憐憫。
可所有的“軟弱”背后,不過是安全感和歸屬感的匱乏。
留守兒童,他們沒有根,沒有翅膀,容易活成一座孤島,當(dāng)他們遭遇霸凌時,也就沒有勇氣和底氣去反抗。
03
最讓人難受的是,留守兒童的辛酸和苦難,遠不止如此。
看過一部感人的紀錄片《加一》:
加一是留守兒童,父母外出打工時,她還不到1歲。
她常年跟爺爺奶奶生活,父母一年才回家一次,有時可能兩年都不回來。
懂事的她,5歲時,就能熟練洗衣、做飯、放牛,照顧弟弟穿衣吃飯。
她就這樣在父母不能歸的故鄉(xiāng),兀自生長,獨自堅強。
可這份的“懂事”背后,是被迫的早熟。
也沒有人知道,在一個又一個難熬的日子,她有多想父母抱,父母疼。
可父母留給她的,只有電話那頭的聲音,相冊里的照片,過年時匆匆來去的背影......
留守兒童的苦,是明明有父母,卻活得像個孤兒,只能獨自長大
他們像一顆小小的種子,藏起自己的辛酸和眼淚,被迫懂事和長大。
留守兒童的難,是再難,也得自己扛,哪怕稚嫩的肩膀,早已傷痕累累。
04
都說陪伴是最好的告白,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其實是:
回到家,能看見父母。
他遇到問題時,身前有父母引領(lǐng)。
他被人欺負時,身后有父母撐腰。
他的喜怒哀樂,父母都能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