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孩子從出生到步入社會前,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家庭中度過的,甚至走向社會后仍然離不開家庭的影響,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終身受益。
家庭教育、家風傳承這些詞逐漸走進人們的事業,這關系到孩子的未來,關系到民族和國家的未來。無論社會如何發展,文化如何變遷,家庭始終是人類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今天就來了解下
家庭教育內容是什么?有哪些特點。
家庭教育的內容:
家庭教育是一個大的話題,它包含了一個人生命過程中的方方面面,其宗旨就是教育我們的孩子怎樣處世為人。
2、其實老祖宗已經為我們凝結成了五個字,“仁、義、禮、智、信”,這就是我們家庭教育的精髓所在。
3、“仁義”,是良善的代名詞,是品德高尚的體現。
4、為人要有仁愛之心,要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對朋友要義氣,對國家民族要忠誠。
5、要有無私奉獻的精神,要有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6、這樣的教育理念培養出來的孩子,即使智力一般,也一定是一個優秀的人。
7、“禮”,在現代就是一個人的修為與教養,是文明禮儀的體現。
8、一個人的文明程度,體現了一個人的教養程度。
9、現在在大街上隨意都能看到不同教養的人,有的人衣著光鮮講究,說出的話卻滿口的臟字,;有的人衣著樸素,但舉手投足中透著文明。
10、透過“禮數”就能看出一個人的品質和心靈,是高潔還是低劣。
11、良好的禮儀教育,決定著一個孩子能走多遠!“智”,現代主要是表現在學習上,是智力和能力的體現。
12、在現代教育中過分的表現在“智”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教育和培養,而忽略的恰恰是為人處事最重要的。
13、“信”,現代表現的主要是在信譽與誠信上,近幾年“信任危機”這個詞頻頻出現。
14、這都是前些年有些人違背良知欠工錢不還,欠債不還,欠銀行貸款不還,這造成了人們的互相不信任,造成了全民信任危機,對社會造成了很壞的影響。
15、三字經里說,“這五常,不容紊。
16、”也就是說這五種精髓“仁、義、禮、智、信”的順序不能亂。
17、因為一個人只有在品德高尚有教養的情況下,他的智慧和誠信才能做到正確和明智。
18、現代家庭教育在古代五常精髓的基礎上,還要加強孩子的挫折教育和吃苦教育,這樣孩子才會在未來的人生路上走的從容。
家庭教育由于發生在特定的環境家庭中,使家庭教育的特點具有其他教育所沒有的優勢。
家庭教育的特點:
家庭教育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家庭作為社會構成的基本單位,每個家庭,每對父母,只要有了子女,其生理和心理都是健康的,都要承擔教育子女的責任。每個有家庭的孩子,都要或多或少的,直接的、間接的接受來自家庭的而教育和影響。
家庭教育的早期性: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場所就是家庭,即人生的第一課堂,家長是第一任教師,即啟蒙之師,家長對孩子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古往今來,許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少年時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們日后成才的一個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的連續性:家庭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父母對子女的影響是深遠持久的。孩子幾乎有大半的時間生活在家庭之中,孩子認識世界是從家長那里開始的,家長無時無刻不對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家長舉止言行、政治觀點、思想覺悟和道德情操,都像一面鏡子從孩子身上反映出來。這種教育是在有意和無意計劃和無計劃自覺與不自覺之中進行的,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時間進行教育,都是家長以其自身的言行隨時隨地地教育影響著子女。
家族教育的權威性:家庭教育的權威性是指父母長輩在孩子身上所體現的權力和威力。父母的教育易被孩子接受和服從,家長合理地使用這一特點,對孩子良好品德和行為的習慣形成很有益處。這種權威是建立在尊敬和信賴基礎上的權威,并不是教育中的強制性,也只有這種權威才能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發揮積極的作用。馬卡連柯說過,家長的權威,“主要基礎只能是建立在父母的的生活和工作上,建立在父母的公民面貌和父母的行為上”。
家庭教育的感染性:父母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是生命中另一類導師。在家庭生活中,父母的喜怒哀樂對孩子有強烈的感染作用,家長應樹立樂觀自信勇于拼搏積極進取的形象,在處理發生在周圍身邊的人與事的關系和問題時,應處事不驚愛憎分明立場堅定這樣,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文化氛圍生活習俗、家長的愛好等都會耳濡目染地滲透到孩子的心靈中去,對孩子的心理品質的培養起到積極的作用。
家庭教育的及時性:家庭教育的過程,是父母長輩在家庭中對孩子進行的個別教育行為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父母通過孩子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能及時掌握此時此刻他們的心理狀態,發現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教育,及時糾正,不讓問題過夜,使不良習慣消滅在萌芽狀態之中。
家庭教育的針對性:由于父母和子女的血緣關系再加上子女一出生就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在父母的照顧下成長,父母非常了解和熟知子女。父母對子女全面深刻系統的了解,使家庭教育能夠比較容易的做到從子女發展的實際出發,因材施教,有針對性的進行教育。
家庭教育的繼承性:家庭是一個具有血緣關系的一代代人組成的,并不斷延續下去的社會組織形式。人們在家庭里接受的父祖輩對自己的教育和影響,在自己長大成家立業后,也會用同樣的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方法去教育自己的下一代,人類社會的家庭教育就是這樣一代代地延續和傳承了下來,這就是家庭教育的傳承性或稱延續性。
家庭教育方法的靈活性:家庭教育不想學校教育那樣,沒有固定的場所,時間,隨時隨地進行。“遇物則誨”,相機而教。教育內容也是豐富多彩的,家庭教育的具體方式比較容易做到具體形象,機動靈活,適合兒童的心理特點,易于被接受,與學校教育相比較,在方式方法上靈活多了。
家庭教育具有互動性:重視與孩子的教育互動性,回應孩子的需要,做他們的知心朋友,防止單邊說教。孩子也會研究大人,孩子特別明白你對他好還是不好,是真好還是假好。父母與孩子要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幫助、相互學習。當孩子進入中學青春期,家長可以發現很多時候不是因為父母說的話不對,而是父母與孩子的關系有問題。
家庭教育的差異性:把握個體差異性。這種差異是由于遺傳、環境和教育的因素所造成的。家長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孩子,發現其優缺點,因材施教,引導孩子個性健康發展。個體的差異性需要家長創設與自己孩子特點相適應的良好環境,設定與自己孩子相適應的培養目標,找到適合而有效的教育方式,為孩子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必要的條件。家長不要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與別人的小孩進行簡單的比較,更不要去攀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