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同年齡段的心理特點也在發生著變化,六年級的孩子即將升入初中,思維方式逐漸改變,開始會有自己的想法,有時還會對父母的做法不認同。這些心理變化也在促使著家長教育方式的轉變。心理專家認為,孩子的教育方式應該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成長,今天就來了解下六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和教育方法。
六年級孩子的心理特點:
1、學生的自主意識逐漸強烈,喜歡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時甚至還對師長的正當干涉感到反抗抵制。情緒不很穩定。造成這種情況的最主原因,是青春期的生理發育與性的成熟。因此,注意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十分重要。
2、對異性的關注。希望異性關注自己并受到異性喜愛,喜歡和異性在一起。我們常常會見到這樣一些現象:有女孩子在場,男孩變得格外興奮,以“男子漢”的姿態博取女孩子的喜愛;與男孩子交往,女孩子更愛打扮,故作姿態,以引起男孩子的注目。
3、個體心理的發展。青春期中,人的記憶力增強,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銳,特別是由于抽象思維邏輯思維能力的大大加強了,不但興趣、愛好變得更加廣泛、穩定,而且漸漸形成了看待事物的標準。使自我意識、自我評價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發展,初步形成了個人的性格以及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看法。但由于意志力還不夠堅強,分析問題的能力不夠好。在行為上往往表現出較強的個性和自我中心的散漫和較大的隨意性。
六年級孩子的教育方法:
1、培養學生的信心
自信心是取得成功的保證,只有具備積極地開發潛能,相信自己能夠成功,這是復習迎考取得佳績的強大內因,也是產生前進動力的根本保證。只有這樣,才能面對高考和中考,迎接挑戰、無所畏懼。
2、做到家校聯合
對于小學六年級學生應該做到家校聯合雙管齊下,針對學生的年齡變化來解決,樹立科學的教養和教育觀念。老師要增強教育中的民主意識切忌粗暴多溝通理解,找機會表揚和鼓勵學生,謹慎地使用批評、指責和懲罰,態度要溫和充分尊重富有愛心。
家長應多關注孩子的人際關系問題,鼓勵孩子多與同學交流,主動幫助同學,積極參加各項集體活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交友觀幫助他們識別好壞朋友。
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希望各位家長能盡到作為孩子第一任老師的責任,對孩子進行正確引導。但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要根據孩子的情況,根據孩子的心理特點,采取最有效的方法,激發孩子的內驅力,這樣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