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聽到”孩子說話了嗎?
你是否常聽到以下這樣的沖突對話?
孩子對父母大聲抗議:
“你們到底有沒有聽到我說的話?”
“為什么你們從來不懂我在說什么?”
“你們根本就不想聽我說話!你們從來沒花時間好好聽我說過一次話!”
“憑什么所有事都要聽你們的?”
父母冷淡無辜地回應:
“可是,我們都在聽啊!”
“你以為自己是誰?長大了就有資格對我們這么說話?”
“你別再說了,這就是結論!”
“事情就這么決定,沒什么好說的!”
“憑我們是你的父母,我說了算!”
“我們忙成這樣,哪有時間和心情聽你說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
這樣的親子互動,各說各話,毫無交集,就像兩方的獨白。一方是孩子對父母的質疑和批判,另一方則是父母權威受到挑戰后的反擊與否定。
兒女的心事,沒有哪件是雞毛蒜皮的“小事”。
所謂父母眼中的小事,其實都是孩子心里的大事!
所以當孩子向你們展開那扇心門時,請不要拿大人的視野嫌他們訴說的只是芝麻綠豆大的瑣事而拒絕傾聽,當你一旦對孩子關上“傾聽”的門扉,那扇門或許就再也不會對你打開!
·02·
你是不是常犯“無效傾聽”的錯呢?
如果我們檢視自己的傾聽行為,便可發現一些缺失。比如,在傾聽過程中假裝傾聽、打斷孩子說話、打岔、搶話,聽完之后,妄加批評、大肆說教,都是最常發生的“無效傾聽”的典型問題。
?無效傾聽的典型一:假傾聽
父母因為工作疲累、情緒不穩無法專心傾聽孩子說話,常以“嗯嗯,啊啊,這樣哦!是嗎?”的假反饋來敷衍小孩的話語,他們雖然眼神注視著孩子,但思緒卻早已神游四方。
當你正在忙家事時,孩子對你說:“媽媽/爸爸,你看老師今天給我的作文評語,超棒的!”你連頭也沒抬:“哇,這樣呀!”這種敷衍的態度會讓孩子感覺父母對他說的事根本沒有興趣,繼續說下去也只是自討沒趣;
一旦你佯裝傾聽的回應被孩子識破,孩子會覺得你對他的事根本不關心,而立刻怒顏相向,甚至當場拂袖而去!
?無效傾聽的典型二:獨霸溝通(Monopolizing)
在傾聽過程中,父母打斷孩子的談話、隨時打岔搶話,或者質疑孩子的觀點,剝奪孩子充分完整表達的機會,讓孩子感覺自己的不受重視,這就是一種獨霸溝通的傾聽行為。
這時父母的角色再也不是“聽孩子說話”,而是變成“對孩子說話”,甚至是訓話。如果孩子一開口說話,就立刻遭到批評責怪,容易讓他覺得反正自己的任何想法都被否定,說下去也沒意義而停止分享。
·03·
謹守支持性傾聽的六原則
親子溝通中的傾聽,不只是在了解兒女話語內容的意思,更在表達父母對他們的精神支持,這就是支持性傾聽。學會支持性傾聽,也是親子溝通中重要的一課。
原則一:不封鎖
不要替孩子封鎖或定義他的情緒,決定他該有什么反應。以下為負面示范。
孩子:“我決定和××絕交!”
父母:“你怎么會這么沖動?”
孩子不以為然:“我哪有沖動啊,我只是對他很失望!”
原則二:不否定
不要否定孩子的情緒。以下為負面示范。
孩子:“我考砸了!”
父母:“你真的很愛哭啊!考砸就考砸了,已經發生了,哭有什么用!”
“這不過是小事一件,碰上了就只有面對接受啊!有什么好傷心的?”當你否定孩子的感受時,這也是一種說教,更是替孩子的情緒火上加油的行為。
原則三:不批評
不要對孩子所說的話語妄加批評。以下為負面示范。
孩子:“同學騙了我,我覺得很傷心!”
父母:“這樣的同學還值得交往嗎?趁早斷絕往來,省得以后費心,交幾個像樣的朋友吧!”
“別那么在意,以后交朋友要好好看清楚,自己多注意點,用點心思!”
在完全不知情的狀況下如此回應,不僅批評孩子交友的素質、質疑他的判斷能力,會讓孩子心里更加難受。
做父母的都要努力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寡言的傾聽者,多聽少說,鼓勵孩子持續分享,而不是去干擾溝通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