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吧?
都想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我也不例外。
我叫金子,我和老公育有一女,婚后我就沒出去上班,一心一意地撲在孩子身上,從學習到生活,做了全職主婦二十年。
平時都是我來照顧孩子。
02
2018年端午節,我正在家里開心地包粽子,老公突然對我說,孩子跟他商量不想上學了,他同意了。
什么?我瞬間傻了。
才14歲,剛上高一,不上學,她能干什么?就這樣放棄了,這不就放棄了她的人生嗎?
瞬間,怒火沖上腦門,氣憤的我像瘋了一樣沖著他大喊大叫:
她好好的,為什么不上學了呢?
你一句簡單的不上學就不上學,放棄了上學,孩子以后怎么辦?........
那一天,我整個人精神恍惚,心很痛,一夜白頭。
我怎么也想不通:
孩子5歲上學,小學初中都
成績優異,憑自己的努力考上了重點高中,
這樣一個人人稱贊的好孩子卻要退學,對我而言,晴天霹靂也不為過。
03
后來,我去學校了解情況。
學校的心理輔導員接待了我,告訴我孩子是抑郁了,出現這樣的現象已經有半年了,
但是孩子不想讓我知道,怕我擔心,所以一直沒告訴我。
老師說,可能是在她12歲的時候,我跟老公爭吵,我跟她說要出去散心,然后就走了三天。
三天后我回到家,看到孩子就說:“媽媽這樣難受,你都不給我打個電話,別人都不關心媽媽,你也不關心媽媽!”
這句話對孩子的影響特別大,她覺得自己不好,沒有照顧好媽媽,很對不起媽媽,一直記了很久,特別難受......
輔導老師建議我帶孩子去治療。
我聽了特別害怕,不知道怎么辦了?身邊的小孩都沒有這樣的情況。
我特別想不通為什么會這樣?
04
孩子不上學后,我越來越不能把控情緒,經常對老公發脾氣。
經常,我可以喋喋不休地說一個小時。
老公說:“你數一數,兩個月一大吵,一個月一小吵,所有的感情都被你吵完了。”
其實,每一次發完脾氣,我都特別自責。
我真的想不通:
“為什么別人的孩子都好好的,我的孩子是這樣?房子車子都有了,老公也好,為啥我不能把日子過好?”
我特別害怕:孩子未來會怎樣?我要如何陪伴她?
這是我的第二個階段:
帶著不甘心不明白到處就醫,希望孩子能盡快回到學校。
05
12月初,她的同學在長沙上大學,約她去玩。
我雖然很擔心,但也希望她能出去走走。
第一次,她自己做主訂了酒店,約了行程,去長沙玩了三天。
這三天,是我最難過、最崩潰的日子。
孩子長這么大,第一次離開我,甚至我有種要失去孩子的感覺。
我天天以淚洗面,直到孩子回來才放心。
但我知道孩子需要掌控感和勝任感,家長需要學會放手,孩子的獨立能力就是這樣練出來的。
從小到大,孩子都是在我的眼皮底下生活,我包攬了她的一切,我從來沒有在孩子的獨立能力、責任感、抗挫力上下過功夫。
當一個孩子對世界沒有勝任感的時候,她怎么會自信呢?
如果是別的媽媽,孩子能夠獨立出去,該多開心?。?/div>
但是,我卻有很多負面情緒,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我的內在還積壓著很多沒有療愈的創傷。
我的內在有恐懼,有擔憂,有很多的不確定的部分。
這都是我未來的功課。
06
從長沙回來,孩子休息了兩周后又跟我說:“媽媽我想去學校!”
她不愿再復讀,也不想隨便上個專科學校,她還是想拼一把!
我很為女兒驕傲,無論多難,她都不愿意放棄,堅持往下走。
未來怎么樣?誰都不確定!
確定的,只有我們對她的愛,對她無條件的接納,以及無比的相信。
說到最后,我還想再聊聊孩子心理健康這件事。
在6~12歲這個階段,孩子很聽話,但也容易將心理問題壓抑在心里,到了青春期就呈井噴式的爆發。
爆發后,很多父母可能會像我一樣,不斷問為什么?
但是,這個時候原因重要嗎?
不重要了。
孩子的感受就是事實,事實勝于任何雄辯!
我們首先做的就是接受現實,孩子真的生病了。
同時,作為孩子父母,我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是有限的,面對天長日久的照顧者疲勞,也需要被支持。
不管未來怎樣,但是我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
這也是我的第四個階段:面對現實,開啟自我反省與自我學習。
我把關注點回歸到自己,因為當我清晰了、穩定了,才能為孩子托底。
同時,我真正看到孩子、尊重孩子,并盡力幫助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