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哎,真是想不明白,有的父母怎么能光忙著掙錢,對孩子不管不顧呢?
忙活反了,結果就是害了孩子,自己的日子也不好過。”
一次聊天時,有著十年教齡的教師朋友不無感慨地說。
原來,前段時間,朋友去家訪,學生小林的家長特別難約,原本定好的時間被小林父母以工作忙為由往后推了3次。
她在家門口等了10多分鐘,才見到小林父母風塵仆仆地從外面趕回來。
家中的景象不堪入目,沙發上囤積著穿臟的衣物,外賣盒子胡亂放在茶幾上,發出陣陣酸臭味。
夫妻二人每天不到6點就外出,晚上10點鐘才能回來。
小林一直住在爺爺奶奶家,雖然和父母在同一個地方生活,但是一個周也可能見不上一次面。
小林得不到父母的良好引導,所以即便上了三年級,他還是不能利索地收拾自己的物品。
出入網吧、惹是生非、打架斗毆,他倒是門門清,正一步步向“問題學生”的路子走去。
聽著朋友的敘述,我也為這個孩子的未來捏一把汗。
父母的有效期只有十年,孩子的教育無法重來。
2
主持人王芳曾接到過一位媽媽的求助電話。
這位媽媽和兒子的關系很糟糕,她看不慣兒子的行事風格,兒子對媽媽的說教也厭煩透頂。
兩個人簡直不能說一句話,一說話非要吵架不可。
媽媽哭著向王芳陳述自己的不容易。
為了改善家里的物質條件,她在兒子不滿1歲的時候,就去大城市做生意了,把兒子留在老家跟爺爺奶奶生活。
從年頭忙到年尾,只有過年那兩三天里,她才能見上兒子一面。
為了彌補虧欠,她經常往家里寄錢,兒子的吃穿用度應有盡有,可是她卻不知道兒子最想要的是什么。
兒子漸漸長大,對她的親近感越來越低,能不和她說話就不和她說話,只有缺錢花的時候才不得不對她開口,她真真地活成了兒子的“提款機”。
這位媽媽可憐嗎?
可憐。
她為了兒子背井離鄉,勤懇賺錢,掙得盆滿缽滿,卻把與兒子間的親子情弄丟了。
孩子不怕跟著父母過清苦的日子,最怕需要父母時,父母卻不在身邊。
那種失落和無助如同夢魘,不會隨著長大而消散。
3
前段時間,家住貴陽市烏當區的楊大姐鬧心得很。
因為她11歲的兒子在不到3個月的時間里,打賞女主播,花光了家里近20萬的積蓄。
兒子在手機上上網課,楊大姐忙著掙錢便疏于對兒子監督和教育,沒想到一個疏忽就釀成這么大的禍端。
如今,身體本來就不太好的楊大姐,都沒錢去醫院看病了。
沒有哪個孩子天生就是“敗家子”的胚子,他之所以誤入歧途,多半與父母的行為相關。
孩子的自制力不夠,需要監督時,父母起早貪黑不露面,孩子就會逐漸滑向墮落的深淵。
4
看到網友@燕子的分享。
為了親自養育兩個孩子,給他們高質量的陪伴,媽媽暫時放棄了工作。
為了每個月能陪孩子幾天,而不是像從前那樣一年才能見孩子一面,爸爸放棄了遠方高薪的工作,選擇離家近的地方上班。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夫妻二人越發覺得當初“舍棄金錢,不舍孩子”的決定是萬分明智的。
如今他們家庭和睦、親子關系和諧,兩個孩子雖說算不上有多優秀,但是品行端正、上進心強、未來可期,這是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
重視教育的父母,總能給孩子預留出時間,因為他們選擇把孩子當成他們最重要的工作。
金錢是永遠掙不完的,但孩子的成長期是有限的。
5
看過一段話:
“孩子教育得好,父母就是孩子的股東,會不斷獲得分紅。
如果孩子教育得不好,父母就成了債務人,孩子是債權人,父母需要不斷為孩子還債。”
父母在教育上花時間了、費工夫了,孩子出人頭地,會把原本清貧的家帶上風生水起之路。
父母在教育上投入的精力不夠、偷懶了,孩子不成器不服管,會讓原本殷實的家底變得一貧如洗。
父母如何取舍,不僅左右著孩子的人生走向,更關系自己后半生的幸福與否。
愿為人父母的我們,都做出正確的選擇,帶領整個家庭步入興旺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