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經常遇見家長一邊哭泣,一邊問,我是不是做錯了什么?才讓我的孩子變成現在這個樣子,總是跟我對著干。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就像養了一個仇家。
對大部分家長來說,對著干的內容都是:玩手機、打游戲、談戀愛、不愿意交流、不好好學習等。
所以家長對“對著干”的定義,幾乎就等同于:
成績不好。只要
成績好,一切都順了。
2.
比起“對著干”,“順著干”是更讓人擔心的事情。
那很多家長又要問,順著干不行,對著干也不行,那家長跟孩子就沒法相處了嗎?
我們可能需要先了解一下青春期。
孩子的每個階段都有他生理發育和心理發育的任務。
孩子到了青春期,從初中開始,到大學這個階段,要逐漸完成一些任務,比如說:形成明確的個人價值觀,建立理想和志趣,為自己的事情做抉擇,主動解決自己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擾,為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
如果任務完成得比較好,他知道自己是誰,想成為什么樣的人,自己想做什么,要學什么,以后要從事什么樣的職業。
可惜這一點,很多人一生都無法完成,很多人不能走向獨立,不能為自己做抉擇,沒有建立理想志趣。
所以等他們做了父母,也不相信孩子需要什么理想,需要什么個人意志,你聽我的就好了。
那些我們沒有得到的東西,不是我們不想給孩子,是我們根本就不相信他真的存在,就算是存在,也不覺得孩子真的需要。
3.
再來理解一下,青春期的孩子為什么總是和家長之間硝煙不斷呢?
這個階段他感覺自己長大了,有力量了,想聽自己的。這是生命原本就有的動力。
他已經準備好了,但是家長還沒有準備好,還把他當成那個需要自己遮風擋雨的雛鳥。還想為他安排一切。還希望他躲在自己的羽翼之下,安享太平。
那么可能戰爭就會開始。
他要證明自己有能力,為了反抗你管得太多,靠得太前,他會跟你對著干。
這種對著干,是他想提醒父母,你們可以往后站一點了,我想自己來。他需要一點空間和一點信任。
所以他們沒完沒了地看小說,熬夜打游戲,沉迷動漫,只是因為這些事情比學習更好打發時間。
這種對著干,是因為他沒有什么想干的。
4.
一個孩子玩游戲、談戀愛、追動漫會不會影響他的學習?這些事情為什么他們總是樂此不疲?
這些事情最能影響那些,沒有建立志趣的人。
有些孩子是真的什么都能影響他,電視,漫畫,戀愛,都能影響他的學習狀態。這是實情。原因是,人家壓根就不想學習啊。
我們以為這些事情不做了,他就能好好學習了。
而實際情況是,只有他們有學習的動力,他們才沒有那么沉迷這些事情。
這時候父母總是想幫孩子,總是想給他指導,總是想他按照我們的想法來,總想讓他少走彎路,我們以為這個過程是給孩子加油,也給他省油。
但是孩子接收的信息是,你不行,你不能靠自己,你的想法不可行。孩子自己越來越沒有油。
是聽自己的?還是聽父母的?哪些事情該自己做,哪些事情是父母的?他會分不清。
孩子迷茫又憋屈,父母辛苦又失望。兩敗俱傷。
5.
當孩子跟我們對著干,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信號。
是我們控制的太多了嗎?所以孩子的羽翼這么早就折了嗎,他已經不想飛了嗎?
無論如何,都在提醒父母要靠后了。
但是如何往后退一步,卻牽涉到父母自己的內心需求,其中千絲萬縷的關系和經歷,讓我們有很多的擔心和害怕,讓我們退不出來。
現在很多父母都開始思考,是不是我做了什么,影響了孩子。覺得這些跟自己對待孩子的方式有關系,而不是抱怨自己得到了一個不好的孩子。
這是一個很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