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對孩子來說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但是很少有孩子能體會到學習的樂趣,真正地愛上學習,對學習的興趣越來越少,
成績自然也就越來越差,很多孩子也因此越來越不想讀書了。對家長來說,子女的學習之路也是一個學習與鍛煉的過程,一個和
厭學心理做斗爭的過程。怎么打贏這場仗,就看家長如何開導孩子了?
孩子不想上學怎么辦家長怎么開導?
1.控制情緒不打罵好好溝通。孩子不想去學校了,作為家長肯定會生氣,但要控制好自己的憤怒情緒,要知道打罵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只會讓孩子更逆反,要做的就是好好和孩子談談,了解一下孩子不去學校的原因,看看孩子有沒有提出什么條件和要求等。
2.理解孩子的壓力。應該多替孩子想想,孩子不去學校自然心理也有很大的壓力,不是遇到了特別大的事情,或者實在是受不了了,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的,還是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一下問題,這樣問題才容易解決。
3.不要急著解決問題。不要急于解決孩子不去學校這件事情,待孩子的情緒穩定了,再和孩子好好談談,問清楚孩子不學校的原因,根據原因再做出決定,家長要保持冷靜,好好地關心孩子,讓孩子心理上自己先感受到內疚。
4.根據原因解決孩子遇到的難題。要去解決一下,消除孩子的心理顧慮和擔心,才是解決的方法。
5.和孩子老師多溝通。如果孩子比較內向,根本不和自己交流,也不告訴自己不想去學校的原因,家長可以和孩子的老師聯系一下,問一下孩子在學校的最近表現,不去學校的原因,配合老師一塊解決孩子不去學校的問題。
6.讓孩子的好朋友做孩子工作。孩子和孩子之間還是有共同話題聊的,讓孩子明白家長的苦心,體諒一下家長,不要太任性了,應該會有一定的效果的。
7.父母們的高
焦慮和高期待轉化成對孩子們的高壓、高控,深怕自己晚行動,孩子就要落后,而這種彌漫性地
焦慮也在很大程度上傳遞給了我們的孩子,讓孩子們把學習和痛苦聯系在一起,日積月累后,也許孩子就會以
厭學、拒學作為對學習無奈而沉重的回應。在學習之外,要多與孩子溝通,孩子考試失敗了,不要著急責怪孩子,最好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找到問題所在,幫助孩子重新樹立信心。
8.那些經常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的孩子,往往能避免學習的失敗。對此,父母要引導孩子學會積極的自我暗示,給自己一些強烈的自我暗示,比如“我能行”、“我一定能成功”、“我對自己有信心”等等。這樣做不僅能增加孩子對自我生活和學習的掌控感,使他們更加自信,還有助于消除孩子因被動壓力而產生的焦慮感,更多地關注自身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