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賴性其實很多人身上都會有,因為這樣的性格特點,會深深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成為他以后人生路上的陷阱。
那我們怎么判斷,孩子是否有依賴的性格陷阱呢?
你正培養一個依賴性強的孩子
1.對于一件事,很難做決定
一個十歲左右的小男孩,他指著一個藍色的本子看向媽媽,要不我買這個吧。媽媽點點頭,準備拿。
男孩又看向另一個黑色的,要不買這個吧?媽媽默認。
結果男孩又猶豫了,哎呀,那個灰色也可以,到底買哪個好啊?
媽媽不耐煩了,不就買個小本子嗎,這么糾結干什么?
面對選擇,依賴性強的人會特別糾結,他不斷地問人意見,并且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確認自己的選擇是絕對正確的,才敢做出決定。
2.讓別人做決定,然后完全聽從
除了害怕做決定,依賴性格的孩子,還會直接不做決定,直接讓人幫他安排好,然后完全聽從。
孩子在2歲左右開始,就有一定的自我意識,并且希望按自己的意志行事。
如果孩子在后來的生活中,由于不相信自己的判斷,長大以后,他會很害怕改變,只希望一成不變。當機遇和挑戰來臨時,這樣性格的人,往往難以抓住。
孩子的依賴性格是怎樣形成的?
父母干涉太多
雖然孩子在一天天長大,但在心里,我們依然會覺得,他只是個能力不足的孩子。這就導致,我們往往對孩子干涉得比較多,甚至替孩子做了所有的事。
孩子可以自己做的事,我們常覺得,他做不好、他不會,便直接幫他把事情做完,這會讓孩子習慣性依賴父母。
替孩子做決定
孩子吃穿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我們常常直接替孩子決定好了,他只要照辦就好了。
這會破壞孩子的獨立性,讓他不敢去判斷、選擇和做出決策,也就導致他習慣性依賴,希望一直有人能幫他。
以上這兩種養育方式,很容易讓我們陷入誤區,導致孩子形成依賴的性格,失去了自我。
改變養育方式
如果想要孩子擺脫依賴性,形成獨立的個性,那我們就需要改變養育方式,從生活的點滴中去培養。
1.從簡單的事物開始,決策權還給孩子
依賴性強的孩子,他最害怕的,就是單獨做決定,尤其是重大的決定。
所以我們需要從簡單的事情開始,讓孩子逐漸培養做決策的能力,形成獨立的個性。
比如孩子問你,媽媽,我選哪一個?你不要急于給意見和做出選擇,而可以問問孩子,你覺得呢?
又或者孩子問你,我能不能做這件事?只要沒有一定的危險性和破壞性,不妨放手讓孩子去嘗試,即便失敗了,那也是他的寶貴經驗。
從生活中簡單的事物開始,增強孩子的掌控感。
慢慢地,他就越來越能自己做決定,而少依賴他人了。
2.當孩子獨自完成任務后,及時鼓勵
孩子之所以依賴、不敢獨自做決定,是因為他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害怕做出錯誤的選擇。而且,錯誤的選擇和失敗的結果,往往會迎來父母的嘲諷或謾罵。
我們要做的,就是少說“早告訴你了”、“讓你不聽”之類的話語。因為打擊批評多了,孩子就不愿意去思考和選擇,而只依賴了。
每當孩子獨自完成任務,我們可以及時鼓勵:我看到你全程沒有尋求幫助,依靠自己就把事情做好了。
孩子從完全依賴我們,到完全離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若能培養他獨立的個性,不形成依賴的性格,那對他來說,是人生里非常珍貴的禮物。
你家孩子依賴性強嗎?一起來改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