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小沈陽在社交賬號曬出女兒照片。“咱也顯擺一下閨女”,盡顯老父親的驕傲。
照片上的沈佳潤,長發披肩,眼神冷峻堅定,氣質和顏值讓人眼前一亮。
網友驚呼:
好有超模氣質。
小姑娘越來越美啦。
女大十八變,這話一點不假。
五官精致、一身裝扮又酷又颯,那個曾經被嘲“最丑星二代”的沈佳潤出落得亭亭玉立,眉眼自信張揚,讓人移不開眼睛。
有人說她神似韓國女神孔孝真,也有網友盛贊孩子狀態舒展。
對于曾經遭受的網暴,她大方回應:美不美都是父母給的,自己是獨一無二的。
一個從小到大一直被父母欣賞的孩子,一定有著豐富又自洽的內心。
然而一個扎心的現實卻是,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能欣賞孩子的父母越來越少。
孩子越大越沒有優點了嗎?
媒體人楊樾經過長時間的觀察,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超七成的孩子在四年級之后,在父母的朋友圈中“消失”了。
這個話題引起不少家長共鳴:
越看越嫌棄,感覺號已經練廢了;
……
一位網友感慨:當媽前,誰能想到,從“天使媽媽”到「刻薄后母」,只需要孩子經歷一場小升初。
她說孩子上初中后,經常寫作業到半夜,卻學不出
成績。
“天天輔導作業還不夠生氣的,你說咋曬,曬他怎么氣我?”
之前有個段子就非常形象表達了父母這一態度的變化:
孩子小時候覺得是天才,是清華北大的料,后來覺得能考985也不錯,再大點覺得能考個普通一本就行,再后來愛咋咋地吧,別氣死我就行……
雖然是段子,但還是看得出,很多父母把
成績當成了評價孩子的首要標準。
而這樣做的后果就是,容易忽略孩子身上其他的閃光點。
那些不被欣賞的孩子
教育家斯賓塞認為,每個孩子有不同的稟賦和特質,但經常被父母忽略。
這樣,即使是一個天才,他的天賦也有可能被扼殺。
閨蜜芊芊的女兒小時候長得不算白,眼睛也不大。
她沒少當著孩子的面,跟我抱怨“要是再白點,眼睛再大點就好了”。
經常被媽媽這么說,她女兒也挺自卑的。
不敢跟人打招呼,跟小朋友玩耍也是最被動的那一個。
被父母欣賞的孩子,能感受到愛和關注,才有足夠的信心和勇氣面對這個世界。
欣賞孩子其實很簡單
家長會不會欣賞,孩子過得是兩種人生。
我們都希望孩子很優秀,但不是每個孩子都天賦異稟。
所以家長不僅要欣賞孩子,更要欣賞孩子本來的樣子。
1.避免讓過高期盼毀了孩子
一個小女孩,先天發育遲緩。玩跳皮筋,盡管很努力,可還是跳得最差的那一個。
媽媽告訴她:你努力、細心,我都看在了心里。雖然你沒別人跳得好,但是你已經進步很大了。
就這樣,這個小女孩在媽媽的鼓勵下一點點進步、長大。
如今,女孩在獨立在外留學,還兼職做主持人……沒有媽媽的耐心澆灌,她也不會有今天的風采。
教育是三分教、七分等的過程。
按照孩子的節奏來,他才能夠更好成長。
2.換個角度看待孩子,你眼里的缺點不一定是缺點
相信有不少家長希望孩子能改掉“拖延”的壞毛病。
可是,威脅、吼叫各種方式都用上,結果拖延反而更嚴重了。
其實,所謂的缺點,只是我們沒注意到它的另一面。
換個角度,就會發現,那些大人眼里的缺點,或許根本算不上缺點。
不喜社交,也可以理解為:內心豐盈、交友謹慎;
性格固執,這樣的人其實更有原則;
……
這不是自我麻痹,而是想告訴說:與其懷疑、批判、控制,不如多角度審視,讓教育更靈活。
比如,有的孩子拖延的原因是“想做太多而不知如何開始”,那就幫他把目標拆解就好了。
起初我也希望兒子將來學習好、多才多藝、以后有一番大作為。
直到幾年前讀《無聲告白》,一句“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讓我重新審視親子關系。
而我的欣賞,就是孩子心里的一道光。
可以對他抱有期待,但更重要的是,愛他本來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