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高清a**址_最近在线中文字幕_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蜜桃麻豆_日韩av一二三

當前位置:

主頁 > 百科知識 >

情商高的媽媽,是怎樣發脾氣的?

2022-11-19 16:12

已有條回答

心自由教育

2022-11-19 回答了個家庭教育問題
  一直以來,各種教育書籍和文章都在強調情緒穩定的重要性,告誡家長不要隨便朝孩子發脾氣,會影響孩子的身心健康。
 
  于是,家長們在生活中努力學習情緒管理,盡力不發脾氣,結果發現:真的太難了!
 
  大多數家長的問題在于,不會用恰當的方式表達情緒,只是一味地宣泄。頻繁且隨意地吼叫、責罵孩子,自然是不可取的。
 
  那些情商高的父母,都是怎么“發脾氣”的呢?
 
  誠實地面對孩子,告訴他真實原因
 
  生活中,這樣的場景我們都不陌生:
 
  一位爸爸白天上班時被領導批評,扣了獎金,想到家庭經濟狀況,壓力很大。
 
  下班回家,輔導孩子作業,有一題怎么教孩子都不理解,情緒一下子爆發了,于是罵孩子:“真笨!豬腦子!”
 
  一位媽媽白天獨自一人帶孩子,還要做家務,身心俱疲。
 
  傍晚,孩子還要拉著媽媽出去玩,一直哭鬧,媽媽忍不住發火,開始指責孩子:“出去玩什么啊,你怎么這么不聽話!”
 
  留心觀察可以發現:很多時候,孩子并不是家長負面情緒的來源,只是觸發情緒的“導火索”,卻因為處于弱勢地位,而被迫成為“出氣筒”,成了最無辜的受害者。
 
  就像樊登老師所說:
 
  “父母罵孩子90%都是在遷怒,是將自己的挫敗感、無能感、自己的無能為力,遷怒到對面這個孩子身上。”
 
  作為家長,除了孩子的教育問題,還要面對生活的一地雞毛,難免會有控制不住情緒、沒有精力滿足孩子需求的時刻,這很正常。
 
  如果家長能夠做到對孩子誠實,承認自己的局限性,比如沒有控制好情緒、精力有限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對孩子反倒影響不大。
 
  孩子會意識到:這是父母自己的問題,不是我的錯。
 
  因此,在發脾氣這件事上,家長可以不完美,但要學會誠實,懂得思考情緒的來源,不把責任歸咎于孩子。
 
  四個步驟,學會正確發脾氣
 
  日常生活中,當感覺自己情緒快要失控時,可以按照這4個步驟來做:
 
  第一步:按下暫停鍵,給自己一個緩沖時間。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六秒鐘法則”,是指遇到生氣或者憤怒的事情時,延遲6秒鐘再做決定。
 
  家長在情緒“上頭”時,不要急于說什么和做什么,按下暫停鍵,深呼吸,讓自己冷靜下來。
 
  可以離開原來的地方,到一個安靜的房間待一會兒,或者喝杯水。
 
  然后,問自己三個問題:
 
  我的情緒從何而來?
 
  真的是因為眼前的孩子嗎?
 
  接下來怎么表達,更有利于孩子接受?
 
  通常來說,經過這段時間,從情緒中抽離和覺察,憤怒會減弱很多,可以有效避免對孩子的攻擊性語言和暴力行為。
 
  第二步,避免以“你”開頭的評判和責備,客觀描述眼前看到的現實。
 
  錯誤:
 
  “你怎么這么不愛干凈”
 
  “你真懶”
 
  “你總是亂放東西”
 
  正確:
 
  “我看到你又跪在地上,把衣服弄臟了”
 
  “你的房間還沒有整理”
 
  “你把房間的枕頭放在客廳了”
 
  家長在憤怒時,最容易指責孩子,隨意下結論,貼負面標簽,這樣說不但不利于解決問題,還會激起孩子的叛逆心理,聽不進去家長的話。
 
  家長只需客觀陳述現實,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問題所在,更有利于孩子接受。
 
  第三步,清晰地表達出自己的真實感受。
 
  與其指責孩子,不如坦誠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孩子會慢慢懂得體貼父母,轉變自己的行為。
 
  比如:
 
  “這讓我有點生氣”
 
  “總是要不停收拾客廳,我覺得很累”
 
  這樣,孩子可以清楚了解家長的感受,
 
  第四步,說出希望孩子怎么做,越具體越好。
 
  這一步,是給孩子指明方向,讓孩子明白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比如:
 
  “我希望你能改掉跪在地上這個壞習慣”
 
  “記得今天把你的房間打掃干凈”
 
  “我希望你以后拿了東西要放回原處”
 
  總的來說,正確發脾氣,應該是家長通過恰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期待,讓孩子了解到問題所在,愿意做出改變。
 
  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嚴肅、堅定,但盡量避免言語上的貶低和人格攻擊,更容易讓孩子接受,也會讓孩子學著體諒父母。
 
  保持情緒穩定
 
  關鍵在于修煉自己的內心
 
  一個人難以保持情緒穩定的根本原因,在于內心的恐懼:對現實的不滿、對未來的不確定,內心焦慮不安。
 
  家長其實也是一樣。孩子調皮搗蛋、表現不好、成績不佳……這些只是表象。
 
  心懷恐懼的家長,會在無意識中把自身的焦慮和不安投射到最弱小、最能夠控制的孩子身上:寄希望于孩子的表現,來消除自身的不安全感、不確定感。
 
  看到孩子如自己期望的那般優秀、努力上進,才會感到安心、愉悅,否則就緊張不安、暴躁易怒。
 
  于是,我們看到家長們不斷“雞娃”、給孩子報各種培訓班,生怕孩子落后。
 
  本質上,是家長把自己情緒的責任,都壓在了孩子身上。
 
  孩子也是一個有著獨立人格的個體,有自己的人生課題要去完成。
 
  家長應當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期望在孩子身上獲得安全感、價值感,這樣不合理的“愿望”只會等來失望。

家庭教育百科

專注青少年家庭教育

上千名家庭教育導師1對1在線指導

Copyright ? 2015 - 2022 All Right Reserved 家庭教育百科 版權所有豫ICP備2021016114號-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嘉县| 邵阳市| 枝江市| 城步| 泰来县| 黔西| 鱼台县| 中西区| 胶南市| 海盐县| 河池市| 民县| 平陆县| 郎溪县| 左云县| 甘孜县| 六安市| 怀来县| 贺州市| 大宁县| 津市市| 峨眉山市| 白山市| 大足县| 海原县| 馆陶县| 开原市| 茌平县| 怀仁县| 赤城县| 华容县| 弥渡县| 舞阳县| 鄂伦春自治旗| 休宁县| 东丰县| 卓资县| 赤水市| 苗栗市| 奈曼旗| 双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