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考不上高中,不是能更早結婚,更早回家?guī)Ш⒆訂幔?/div>
“還考什么大學,讀什么研究生,找什么工作?”
看完這個故事,我的心里五味雜陳。
02
碩士畢業(yè)當全職媽媽,有錯嗎?
《勞動報》做過的一期關于“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媽媽”的街頭采訪。
一位受訪的爺爺說:
“高學歷女性做全職太太不浪費,孩子的教育70%取決于家庭,家庭的教育70%取決于媽媽,媽媽不提升就沒有好的
家庭教育。
“社會應該寬容,允許女性在孩子讀中學后再就業(yè)。”
而另一位阿姨則表示反對,認為高學歷做全職太太是一種浪費:
“大部分選擇做全職太太,是因為出去工作了孩子沒有人帶,做得久了沒有幸福感,自己沒有收入來源,伸手要錢的生活是很難的。”
不同的人生經歷和社會閱歷,讓每個人對此都有自己的看法。
03
全職媽媽,也是一種生活方式
在網上看到一位寶媽十三月的分享,印象很深。
她當了10年全職媽媽,家有萌寶4個,而且她還是一名985名校的碩士。
10年來,十三月遭受過很多人的質疑和嘲笑:
“這么多年的書白讀了,不僅淪為生育機器,還沒給社會貢獻一點價值。”
“只會伸手要錢,整天待在家里,虛度光陰。”
周圍人的不理解和指責,讓她一開始也很懷疑自己的選擇。
后來,經過認真思考,她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她說人要向內觀,而不是往外尋。
她也漸漸發(fā)現(xiàn),全職媽媽不僅是一個身份,更是一份工作。
04
不需要做完美的“全職媽媽”
心理學家曾奇峰曾說,做一個“60分媽媽”就好。
所謂“60分媽媽”,指的是在孩子需要時及時出現(xiàn),同時又放手給孩子足夠的空間,讓孩子擁有掌控權,為自己的人生負責。
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母嬰間隙”。
說的就是在嬰兒跟母親和整個家庭之間、長大后的個體和社會之間,都應該有一個單獨的空隙。
而這個單獨的空隙,正是留給媽媽的。
當一個女性的自我價值、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都放在“全職媽媽”這個唯一角色中時,所有的期待、所有的價值感、所有的壓力都會通過這個角色轉嫁給自己的孩子。
全職媽媽,從不意味著要全部拋棄自己的其他身份,更不意味著要全攬家務,甚至承擔爸爸的角色。
所以,在孩子的養(yǎng)育上,即便我們是全職媽媽,也一定要主動向爸爸提需求,主動讓爸爸去支持自己,共同參與孩子教育和家庭經營。
很多回歸職場的媽媽都有一個很深刻的感受:
做好一個全職媽媽,比做一個優(yōu)秀的職場人難多了!
所以,媽媽們,別
焦慮內耗,別放棄人生的追求,媽媽只是一個身份,全職也只是另一種方式的自我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