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國外一則很有意思的視頻:
小女兒畫完一幅媽媽的肖像,覺得沒畫好,很難為情。
媽媽趕緊各種解釋,拼命鼓勵孩子,旁邊的爸爸笑得趴下。
有這樣一個捧場的媽媽,孩子是幸福的。
01
這世界上有一種愛,叫給孩子捧場。
孩子畫畫得不好,但努力了同樣值得表揚;
孩子的夢想很大,依然值得尊重和鼓勵;
孩子愛犯錯誤,有點調皮,但他心地善良有愛,也是媽媽心里獨一無二的好孩子……
《偉大一步:尼爾•阿姆斯特朗》中提到一個故事,6歲的小阿姆斯特朗認真地對媽媽說:“媽媽,我要到月球上去!”
聽到孩子異想天開的話語,媽媽并沒有給孩子潑冷水,反而微笑地對孩子說:“好啊,只是你別忘了從月球上回來,回家吃晚飯。”
母親對他的鼓勵和夸獎,也讓他更加堅定了夢想。
做父母的,都應該像這樣以尊重、引導、支持的態(tài)度對待孩子幼小心靈的任何創(chuàng)新和嘗試。
捧場的父母,能看見孩子的問題,也能看見孩子的努力和掙扎。
02
去年網上有個很有意思的話題:連續(xù)50天被夸獎的女孩子,真的會變美。
日本一檔綜藝上播出了這樣一段實驗:
節(jié)目組邀請了幾個內向、不自信的女孩,讓身邊的人每天在她耳邊說彩虹一樣的贊美之詞。
堅持50天后,這些女孩子變得精神很多,笑容燦爛,整個人的氣質真的變化很大。
這就是欣賞的力量,反之,一個人如果身邊充滿了貶低的聲音,很容易就變得萎靡起來。
孩子亦然,每個孩子都想聽到來自父母的正向反饋。
03
與捧場相反的是潑冷水、挖苦打擊、挑刺。
曾有一位網友留言,她從小就很喜歡畫畫,讀小學時,班上出黑板報、六一兒童節(jié)的畫展、學校的繪畫比賽,總能看到她的身影。
有一次畫畫得了獎,她很開心,放學跑回家告訴自己的父親,結果父親冷冰冰地說道:”不務正業(yè),你念書有這么下功夫就好了!”
媽媽也在幫腔:“是啊,畫得再好有什么用?考試能加分啊!”
父母經常的潑冷水,導致她成長的過程中,內心里的自卑情節(jié)根深蒂固。
04
寫到這里,有朋友就要說:“行,那我每天都夸孩子、吹彩虹屁!”
我想說的是,任何的欣賞、贊美,都應該是真誠的,是發(fā)自真心的捧場,不是華而不實的吹捧。
楊瀾曾說:
“中國文化對當面贊美有所不屑,真誠適度的贊美是最好的社交潤滑劑,跟拍馬屁是兩回事。”
深以為然。
贊美最關鍵的點,就在于足夠真誠,盡量贊美具體的事實,加上表情和動作,讓孩子知道,你是打心眼里欣賞他的。
宮崎駿說:“父母對子女真正的愛,是理解、欣賞、和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