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父母,最頭疼孩子什么問題?
不用多想,沉迷手機游戲一定榜上有名!
湖北一男孩,就因為
沉迷游戲,立志要打電競,當職業選手。
過去一年,父母想盡辦法,都管不住兩天。
盯著他,他不玩;上網課沒盯住,不出5分鐘一定切換到游戲界面……
手機游戲,儼然成為當代青少年的“精神毒藥”!
每一個數字背后,都是無數家庭的辛酸和苦痛。
然而,想讓孩子擺脫“游戲癮”卻不是件簡單的事。
稍有不慎,很可能會激發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矛盾,爆發更大的家庭危機。
01
江蘇鎮江,一個爸爸發現兒子經常不寫作業,熬夜玩游戲。
聊天、交談,能做的都做了,可兒子就是油鹽不進。
情急之下,爸爸狠狠揍了兒子一頓,甚至把挨揍視頻發到班級群
視頻里,爸爸惡狠狠地訓誡:
“我不把你打死,你太不像話了……只要摸手機就死路一條。”
視頻里,孩子癱坐在地上,渾身是血。
“狠”到這種地步,孩子真的就改過來了嗎?
前不久在浙江金華。
一個男孩因為癡迷網絡游戲不務正業,和父母爆發矛盾后,直接從廚房里拿起一把水果刀,對著父母一直叫囂“來打我啊”。
即便警察出面溝通,男孩也一聲不吭,全程擺著一副怒不可遏的表情。
情緒失控,不停吼叫對抗。
越是禁止孩子玩游戲,孩子越聽不進去,越要對著干。
面對這樣的禁止,孩子會本能地跳起來,瘋狂反撲、撕咬,兩敗俱傷。
02
很明顯,開頭那位8歲男孩的媽媽深諳這一點。
試過無數方法之后,她干脆“放棄”掙扎,決定另辟蹊徑拯救網癮兒子。
在和老師溝通確認后,媽媽告訴兒子:
“想玩就光明正大地玩,別偷偷摸摸,直接休學,玩好了再去學校。
不過,這樣的盡情享受游戲,是有要求的:
每天早上7點開始玩,必須打夠16個小時,完成不了不許睡覺;
一日三餐不提供,自己做,過了飯點不可補;
要完成游戲KPI指標,每天兩次書面的游戲復盤……
前兩天,兒子精神亢奮,信心十足,完全沉浸游戲的歡愉中。
第三天,問題開始接連爆發。
由于過于投入,午飯忘記吃了;
下午2點,覺得復盤總結太難,不想寫;
下午5點半,想喝酸奶充饑,直接被阻止;
晚上9點,兒子眼看一天的游戲指標還沒達成,還有400字的復盤要寫,心里異常抵觸,哭得撕心裂肺……
媽媽堅持不妥協,兒子在哀嚎中硬著頭皮做完了任務。
第四天,媽媽請來專門“虐”兒子的“外援”上線。
一番“誘導”下,兒子以為對方是職業玩家,親自帶自己玩,各種要求都欣然答應。
只是沒想到,在游戲大神面前,兒子怎么玩怎么輸,不得不接受各種懲罰。
被高手和一堆復盤、抄寫懲罰“虐”了整整兩天的兒子,終于在第五天認清了現狀:
自己壓根不是打職業的料,比起游戲,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至此,這場“休學風波”塵埃落定。
03
如今,這個8歲的男孩“復學”了。
每天早上準時參加線上課學習,全天聽課都很認真,還用周末的時間補齊之前落下的功課。
中國教育學會學術委員顧問、
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朱永新教授在演講中提到:
“最根本的是要提升父母的教育素養,提倡‘成人比成才更重要,幸福比成功更重要’的教育理念。家長要把幸福還給孩子。”
學業,從來都不是衡量一個孩子唯一的標準。
真到了無力挽回的那一天,父母們要學會及時放棄,從逼著孩子上學和孩子百般抗拒學校的權力斗爭中退出來。
陪孩子在前進三步、后退五步的過程中,感受細水長流的力量和破繭成蝶的成長。
如此,即便我們的孩子,沒辦法成為金字塔尖的那一小撮人。
至少也能是個自信陽光、熱愛生活、擁有幸福感的普通人,而不是只能在沉默和游戲中,度過自己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