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年前,大表姐高齡產子,生下了小女兒妞妞。
雖說吃了不少苦頭,但也如愿以償湊成了一個“好”字。
看著襁褓中那個軟軟糯糯的幼女,他們認真發誓“以后爸爸媽媽一定會好好愛你的。”
當初的保證言猶在耳。
但是后來教育妞妞的時候,他們從來不會因為她是女孩子就對她呵護備至,反而比教育哥哥還嚴格。
表姐說:
“如果我因為她是女孩就小心翼翼地捧著,將來誰會一直對她心慈手軟?”
養女方知世道險。
養育女兒,確實更應該比養育兒子要狠。
不管我們承不承認,這個世界確實給了女性太多的束縛和偏見。
家有女兒,寧可教她一身刺,不可教她綿如羊。
唯有如此,才能為女兒披上強大的鎧甲。
她們才能在成長路上越挫越勇,在風雨路上護自己一世周全。
01
接受過風雨的洗禮
挫折才不會輕易將她擊潰
為人父母,總是希望能夠過濾掉女兒要面對的風雨,希望女兒一生都平安順遂。
小時候有父母護她周全,將來有丈夫愛她一生。
但是人生還有很長一段路,是需要自己走的。
女兒日后走的路,面對的風雨,遠比兒子的要強得多,也多得多。
第89屆奧斯卡最佳提名影片《隱藏人物》里,有位黑人女性叫Katherine。
她從小就擁有超高的數學天賦,但是因為種族歧視,她所住的地方只允許黑人讀到八年級。
為了讓她能夠繼續上學,父母寧可租房子,也要搬到城鎮上。
父親曾對她說:
“你沒有比其他人優秀到哪兒去,但你也沒比誰差在哪兒。”
這句話Katherine一直銘記在心里。
后來她精準的速算能力被看上了,于是她被抽調到國家航天局核心研究團隊做計算員。
研究團隊里清一色全是白人男性,他們嘲諷她,排擠她,還為她專門配置了一個貼上了“有色人種專用”字條的小水壺......
面對種種刁難和歧視,她毫不退卻。
她咬牙堅持,努力深耕,最后用才華和勤奮向所有男同事證明自己。
在NASA首次使用計算機計算軌道,宇航員更是點名要求她核算數據:“讓那個女孩計算坐標,她確認了我才上空。”
這部正能量滿滿的影片,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
KatherineJohnson,一位效力于NASA的非裔女數學家,曾手動核算太空飛船軌跡,將人類送上太空。
NASA為她撰寫的傳記是這樣結尾的:
“如果沒有你,NASA不會成為今天的模樣。”
在困難和挫折面前,自強堅定的信念,奮力向前的決心,無懈可擊的實力,永遠是一股力量。
失意時,也能在黑暗中看到亮光,不輕易沮喪。
她一步步走出來的,不僅僅是挫折,更是自己的人生。
父母不可能成為孩子一輩子的“保護神”,把孩子呵護在自己的羽翼下。
終有一天,女孩也要自己扛起生活的重擔。
而父母對孩子“不嬌氣、不軟弱”的教育,就是送給孩子最好的鎧甲。
我們可以教她們如何用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應對,讓她們能夠從容地擁有屬于自己的人生。
在《朗讀者》中,袁泉說過自己小時候曾經也陷入生活的困境中,是父親一直用書信的方式,為她加油打氣:
“切記,挫折面前不氣餒,要振作。”
正是因為咬牙走過那段艱苦歲月,才使她寵辱不驚,樂觀堅強。
當生活的苦難開始對人們下手的時候,不會因為對方是女孩就手下留情。
所以我們要讓女兒用狠厲的姿態,武裝自己的人生。
02
野一點,
打破“女孩樣”的束縛
親子教育家李小萌曾分享過一個經歷。
有一次她帶著女兒去朋友家做客,5歲的女兒卻趁她不注意,偷偷爬到了一棵大樹最高處。
那是她第一次見女兒爬樹,當時的她,脊背發涼,腿軟心顫,生怕女兒掉下來。
但她卻沒有大呼小叫強調爬樹的風險,也沒有強行讓女兒下來,而是捂著眼睛,揪著心,放手讓女兒去自由探索。
在她看來,這是一個很好的鍛煉機會,可以讓女兒在爬上爬下的過程中,感受身體的控制能力以及安全意識。
是啊,誰說女孩就一定要安靜文雅,做個淑女呢?
允許女孩“野”一點,“粗獷”一點,讓她去瘋、去闖、去探索,才是鍛煉女孩最直接的方式。
格斗女王張偉麗,從小就愛打愛鬧,甚至經常在村子里的房頂與房頂之間跑來跑去。家里給她買的跑鞋,她一周就能踢爛。
但父母從來沒有束縛張偉麗,反而在自家院子挖坑,好讓她練“輕功”。
從小“野”慣了的她,走的也是不尋常路,當同村女孩早早嫁為人婦時,她獨自踏上了去北京的路。
因為敢闖敢試,她在健身館做了前臺,一邊上班,一邊用閑暇時間練習格斗,從不在意別人異樣的眼光。
教練曾評價她:“哪怕和男運動員一起摔打,也沒有見她怕過。”
也正是這股勇氣和膽量,不斷激發著她的身體潛能,讓她在格斗場上酣暢淋漓地揮灑拳頭。
家有女兒,不要嬌養,而是要野養。
身體不“嬌氣”,女孩才能走得更長遠;內心不“嬌氣”,女孩才能把人生活得熱氣騰騰。
就像一位爸爸說的話:
“我不反對女兒穿公主裙,但我更希望她能多嘗試赤腳奔跑、草地打滾、玩泥巴、跳水坑、和伙伴放開了撒歡。
一個磕傷碰傷,轉眼就能爬起繼續瘋玩的女孩,抗挫力一定不會差。
一個敢抓蟲子,敢爬樹,什么都想嘗試的女孩,膽量一定不會差。”
03
敢于堅持自己的主見
心理學上有一個羊群效應,說的是:
羊群中,只要有一只羊動起來,其他的羊也會不假思索地一哄而上,全然不顧身邊可能有狼和不遠處有更好的草。
乖巧順從的女孩,就像這群羊,沒有自己的思考,只會隨波逐流。
她們小時候聽父母的,長大后聽朋友的,聽老公的。
討好了別人,卻犧牲了自己。
李開復曾說:“做我的女兒,不必乖,但要積極,要有獨立思考、勇敢嘗試的能力。”
養女兒,有主見比聽話重要10000倍。
想起中國首位女艦長韋慧曉,一個讓撒貝寧稱贊“牛到連電視劇都不敢這么拍”的女人。
她從小就有一個軍裝夢,18歲時卻因地區招生名額有限,沒能進國防,只能進了南大修讀氣象專業。
23歲大學畢業時,她卻放棄專業,去了華為工作,4年里,她一路晉升到高級副總裁秘書。
光環加身,前途似錦,她竟轉身辭掉工作,決定考研。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韋慧曉,你瘋了!
但她沒有辯解,而是以第一名
成績考上中山大學,碩博連讀。
讀博第一年,她就為自己制定了嚴格的體能訓練,每天堅持跑10公里。
2年后,她便向海軍首長寄出200多頁的自薦信,多年夙愿,這才實現。
彼時,她34歲。
雖“高齡入伍”起點低,但韋慧曉的目標卻一點不低:做中國首位女艦長。
一路走來,她有勇氣質疑自己不喜歡的,更有底氣堅持自己喜歡的。
從本科到博士,從高管到艦長,韋慧曉活成了一道光,而她骨子里的主見,就是人生的光源。
有句話說得好:思想決定行為,主見決定方向。
平日里,父母要鼓勵女兒有自己的想法,給她們說“不”的權利,放手讓她自己去選擇,去承擔后果。
一個女孩,心中有光芒,才能無所畏懼,思想有力量,才能披荊斬棘。
敢想敢做的女孩,人生有千萬種可能。
04
史蒂夫·比達爾夫在《養育女孩》中提到:
“女孩擁有天生的內在力量,她們和男孩一樣渴望探索。
只是在成長的過程中,父母和社會可能會在有意無意中,束縛這種力量和好奇心。”
家有女兒,我們都希望免她驚,免她苦,免她四下流離,免她無枝可依。
但我們能陪伴女兒的路程不過十幾載,往后的日子,她終將一個人獨行。
所以,讓女兒自由野蠻地成長,強硬自己的性格,鍛造強大的內心,才是給她最好的禮物。
一個“帶刺”的女孩,才有能力穿越眼前的茍且,也有底氣到達向往的詩和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