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條新聞,心里很難過。
四川達州,一位進城的老人錯過了末班車,凌晨獨自坐在街頭。
一個好心的出租車司機路過,把他送回了家。
事情挺暖心的,但老人的幾句話,讓人心酸。
他說,其實自己的孩子就住在這城市里。
可是天太晚了,他覺得不方便打擾,怕麻煩孩子,所以就準備在路邊坐到天亮,再搭早班車回家。
這句“不方便打擾”,真是……卑微得讓人心疼。
而這樣的老人,比比皆是。
01
有一個問題,大部分人應該都沒想過:
“你的父母,有多怕打擾你?”
這個問題的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最近,我看了一檔很好看的中老年人綜藝,叫《百川老朋友》。
節目很有趣,但一些小細節,把我看哭了。
參加節目的嘉賓,都是普通的中老年人。有天,節目組想辦一場“親子會”,喊他們的兒女一起來玩。
于是這些叔叔阿姨們,就要挨個打電話問自己的孩子能不能來。
我當時就覺得,那就打唄,愿意來就來,不來就拉倒。
但沒想到,叔叔阿姨們的真實反應是——都很緊張。
可能因為在節目里,壓力格外大,好幾位老人,都不敢給孩子打電話。
張叔緊張得坐不住,站起來邊走邊打。
電話沒通,他馬上自言自語地解釋:“他肯定忙著呢。孩子一上班,手機是不能開的。”
李叔打了好幾個,始終沒人接。
第二天,女兒才回了電話。
他小心翼翼地解釋昨天打電話的原因,然后也不敢太打擾女兒,沒聊幾句就掛了。
劉叔問他女兒來不來。
他連連搖頭,好像覺得理所應當,但難掩心中失落。
觀察室里,倪萍一句話說得很到位:
“這不是自覺,已經是卑微了。”
我們做兒女的可能想不到,平日里安安分分,很少給我們“添亂”的父母。
其實可能有一肚子話想講。
他們特別想知道我們每天都做了什么,吃得好不好,有沒有被領導批評,心里有什么煩惱……
可是每次想打個電話,又覺得我們太忙了,不該打擾。
我們習慣了和父母肆無忌憚、心無城府地說話。
卻不太能意識到,父母越來越老,越來越在乎我們對他們的態度。
有時我們隨口一句話,他們可能就要想上很久。但他們不會讓我們知道。
02
其實,父母年紀一大,就特別容易脆弱。
哪怕是強勢開朗的人,也會變得多愁善感。
就像《百川老朋友》里的李叔。
從前,他一直是個嚴父,作風強硬。
關心女兒,只會做不會說,半點不懂溫柔。
到老了,女兒好像有點疏遠。
已經連續四個春節,李叔都是一個人吃年夜飯了。
他一直在反思,也一直期待能跟女兒更融洽。
節目的“親子會”,他特別期待女兒能出現,一番話說得可憐巴巴:
“別人的孩子來,我也期待,會不會有我的女兒。但理性又告訴我,應該不會。”
可在打電話的時候,他連這個愿望都不敢提,只是說有點遺憾。
他覺得是自己這個爸爸以前做得不好,才使女兒跟他不夠親近。
可是女兒已經長大了,他不知該怎么彌補。
李叔的女兒,最后也確實沒有來。
親子會上,他看著別人和孩子親親密密,一臉落寞。
“看到你們這樣,很高興,很羨慕。但是又很心痛。”
而前面說的姜叔,也是同款老爸。
兒子一句“不行啊,正趕上有事”,他就藏起了期待。
后來節目組讀了兒子給他寫的信。
一個鐵錚錚的東北漢子,聽到兒子在信里說愛他,直接哭成了淚人。
信讀完,兒子偷偷地來了。
姜叔看到兒子,激動壞了,緊緊地抱住了他。
特別像我們小時候,忽然見到缺席已久的父母。
那么驚喜,那么委屈,那么脆弱。
給大家介紹兒子的時候,姜叔更是泣不成聲,站都站不穩了。
我看到這一段,真是淚目了。
原來年邁的父母對我們的愛和期待,真的跟我們小時候愛他們的心情一模一樣。
只不過幼小的我們會哭會鬧會表達。
而他們,常常都藏在了心里,不肯說。
03
他們也許不完美,卻是世上最寵愛我們的人。
他們那么用力地把我們養大,現在力氣都用完了。
他們老了,特別知趣地,悄悄退到了我們世界的邊緣。
“我不能保護你了,至少還可以做到不給你添亂。”
這是他們的心聲。
但事實上,他們根本不是不需要你。
相反,他們比以前更在乎你,更想跟你聊天,更渴望你的陪伴。
而我們也該知道,現在是我們好好愛他們、保護他們的時候了。
我們主動一點,耐心一點,多為他們想一點。
他們就會更踏實一點,安心一點,底氣足一點。
父母和子女,是永遠拆不散的一對。